相关试卷
- 
                            1、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 
                            2、“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3、“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首先付诸实践的是( )A、召开中共“一大” B、开展北伐战争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 
                            5、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截至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俘虏的415万国民党官兵中有280万人变成了解放军战士。据此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 )A、推动解放战争胜利 B、促进战后经济恢复 C、调动人民生产热情 D、号召农民支援前线
- 
                            6、“布料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不分黑白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蒋军没处藏。”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 
                            7、如图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大纲可以用来研究( ) A、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A、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 
                            8、广大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供应更是依靠无数民工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A、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B、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装备水平 D、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通过丰富请示报告内容规定,创新请示报告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请示报告监督执行等。这一制度的实施( )A、统一了思想行动 B、强化了军事指挥 C、推动了经济建设 D、规范了党内纪律
- 
                            10、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重大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辛亥革命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新文化运动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 抗日战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 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A、A B、B C、C D、D
- 
                            11、“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该电报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 
                            12、“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 
                            13、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B、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历史大单元复习时,搜集到了“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15、“晴天霹雳一声响,布棚下面创辉煌。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这首歌谣反映了( )A、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16、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他在弥留之际立下《国事遗嘱》,遗嘱签署于(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 
                            17、如图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各派军阀都依附于帝国主义 B、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军阀混战意图抢夺北京政权 D、各派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A、各派军阀都依附于帝国主义 B、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军阀混战意图抢夺北京政权 D、各派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 
                            18、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C、北伐战争的影响 D、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后果
- 
                            19、某同学在历史阅读中摘录了一位历史人物生平的关键事件。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生平梳理 >1.领导辛亥革命,终结君主专制(1892﹣1911年) >2.就任临时大总统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1﹣1912年) >3.护法运动与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1912﹣1919年) >4.推动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建立(1919﹣1924年) A、梁启超 B、宋教仁 C、孙中山 D、袁世凯
- 
                            20、1911年10月21日,英国画报TheGraphic增刊报道“辛亥革命”,评论称满清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武昌起义爆发仅11天后的英国报刊上就已经预见到革命的走势,反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之一是(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世界影响力小 C、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