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学艺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某校历史社团准备举办一场“文艺复兴微展览”,请你一起参与。
     

    前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14世纪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层纱幕最先在这里烟消云散。本次微展览,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纱幕消失前后的不同世界。

    展区一 绘画作品

    展区二 文学作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意大利)《歌集》

     

    现代化包括文化上的人性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18世纪中叶,欧洲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相信,  “成为现代的、满足现代的需要”代表了时代潮流。

    结束语
    ———————————————————
    ———————————————————
    ———————————————————

    (1)、前言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这层纱幕最先在这里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展区一,同学们看到了两幅风格完全不同的圣母像。小明同学认为图1体现了文艺复兴的风格,小王同学认为图2体现了文艺复兴的风格,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展区二要增加一些文学作品展示,请帮忙推荐一位作家及作品。(要求:展区二展示的必须是同一国籍、同一风格的作品。)
    (4)、联系材料,围绕“欧洲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本次微展览写一段结束语。
  •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继承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B、全盘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欧洲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进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 3、一位同学在历史剧本中写道:16世纪中叶,某作家……。下面续写的内容需要修改的有⋯(   )

    ①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   ②拜会了文艺复兴先驱————莎士比亚

    ③探讨了但丁的代表作《神曲》   ④欣赏了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薄伽丘——《罗密欧与朱丽叶》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米开朗琪罗————《荷马史诗》 D、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 5、达·芬奇留下了大量的彩色绘画杰作,他大胆使用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颜料,与中世纪画家经常使用的黑色、灰色不同。他取消了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了她人间最为美丽的色彩。这主要反映了文艺复兴(   )
    A、提高了女性地位 B、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 C、冲击了封建王权 D、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 6、“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 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14、15 世纪欧洲舞蹈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教会放松了对人们的控制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舞蹈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D、欧洲人追求标新立异
  • 7、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 8、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斗争目标直指国王。
  • 9、文艺复兴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10、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庄园经济盛行一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事脉络】

    【史料分析】

    在西欧,任何一块土地一旦封授,土地上的管理权及所有其他的权力都转移到土地受领人手里。……受封领地的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

    ————摘编自《世界中世纪史》

    【读图学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把年代尺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史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怎样的性质?它的形成与什么制度的推动有关?
    (3)、左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人的生活来源?这两个群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4)、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是什么?图中没有标注该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1、假如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跟随农奴阿布,来到13世纪法国乡村的一个庄园里。回答问题。
    (1)、下列对阿布一周劳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周一,他来到领主的“自营地”施肥

    ②周四,他来到自由农民的磨坊里磨麦

    ③周五,他赶到自家的“份地”里除草

    ④周末,他来到周边的“共用地”放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阿布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他最可能面临   (   )
    A、自由农民惩罚,剥夺自由 B、庄园法庭审判,被处罚款 C、当地主教审判,没收份地 D、庄园领主惩罚,劳动三天
    (3)、阿布与另外一家佃户发生了借贷纠纷。像他们之间这样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由此可见庄园法庭的作用是…(   )
    A、维护领主利益 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公共秩序 D、限制领主特权
    (4)、农民约翰丢失了一头黑母牛,约翰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自己走失的牛,但领主却拒绝归还,所以约翰就向庄园法庭起诉,法庭判定领主要归还约翰的牛。这个案例主要说明庄园法庭(   )
    A、一定程度限制领主的特权 B、根本上维护佃户的利益 C、促使庄园走向衰落和瓦解 D、稳固了庄园的社会等级
  • 12、读右图,回答问题。

    (1)、填入“ ▲  ”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田庄 B、庄园 C、城邦 D、农场
    (2)、关于图中的耕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分为“自营地”“份地”   ②全部收入都归领主所有

    ③分为“自营地”“共用地”   ④一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图中所示的区域,有大片耕地,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工具。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 B、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C、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D、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经营
  • 13、庄园法庭由领主或他的管家主持,以习惯法和领主意志为审判依据。(   )
  • 14、庄园的人员构成包括领主和农奴。   (   )
  • 15、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   )
  • 16、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项目驱动性问题: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
    选择课题 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课题一:探究希腊文化的印记
     

     
    (1)图1建筑的风格有何特点?


    (2)图2、图3建筑的风格与图1 建筑的风格有何联系与区别?

    (3)图4的建筑风格与图1、图2、图3的建筑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这说明了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再提供一个符合课题一主题的案例。
    选择课题 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课题二:追寻罗马人的足迹
    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甚至在埃及的木乃伊棺椁上都出现了具有罗马写实风格的墓主人画像。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  “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5)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文化的影响。
    项目总结
    (6)项目总结是对项目驱动性问题的回答。请你综合上述学习,完成该任务。

     
  • 17、下列选项能够印证罗马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是(   )
    A、大竞技场、太阳历 B、苏格拉底、《荷马史诗》 C、帕特农神庙、宙斯像 D、儒略历、《十二铜表法》
  • 18、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世界古代史研究,一位同学发现古希腊的某个双耳细颈陶罐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另一位同学在文献中找到中国被古希腊人称为“赛里斯”(意为“丝国”)的记录。两位同学的发现可以证实古希腊时期(   )
    A、绘画艺术高超 B、东西方文明交流 C、统治范围辽阔 D、城邦政治的繁荣
  • 19、它将竞技强烈的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完美结合,被誉为“凝固在瞬间的永恒”。回答问题。
    (1)、“它”指的是   (   )
    A、 B、 C、 D、
    (2)、“它”的诞生得益于   (   )

    ①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   ②热衷体育的社会风尚

    ③人文主义的精神洗礼   ④崇尚法制的严谨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十二铜表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是罗马法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