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某班同学编排了一出历史剧,剧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台词:“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们历史剧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思想解放 C、变法图强 D、政治革命
-
2、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同年,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上述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 )A、主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B、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 C、号召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D、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新路
-
3、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4、暑假期间,小明读了一本书,该书目录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据此可以判断,该书( )A、回顾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 B、介绍了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诠释了中共成立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了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5、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以下对各阶段国共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第①阶段,国民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统一 B、第②阶段,国共内战,国民党多次围剿中共军队 C、第③阶段,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第④阶段,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 -
6、20世纪初的北京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众多进步知识分子汇聚于北京大学,用民主与科学抨击旧礼教和旧道德……北京街头新式书店增多,摆满新思想刊物,进步社团也常在公园组织倡导白话文运动的露天演讲,让城市文化氛围更活跃且充满变革气息。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戊戌变法产生思想启蒙作用 B、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变革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7、如图时间轴展示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④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
8、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在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9、1919年5月5日,北京有两份报纸报道了五四运动,一份是北京《晨报》,报道题目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另一份是北京《顺天时报》,报道题目是《北京学生大骚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运动获得了媒体大力支持 B、两份报纸均进行了客观的报道 C、不同媒体所持立场有鲜明差异 D、媒体报道显示出无产阶级力量
-
10、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中共上海区委组织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还积极推动组建上海市民公会、上海市民临时革命委员会等。中共上海区委的这些活动( )A、是中共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B、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C、策应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
11、1919年,在学生振臂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时,工人阶级、商界等积极响应,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浪潮,席卷中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 )A、斗争的彻底性 B、过程的曲折性 C、参与的广泛性 D、影响的持久性
-
12、1928年1月,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农、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没收地主、祠庙的田地山林及一切附属物,归无地少地贫苦人民退休士兵耕种”。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有利于( )A、抵抗外来侵略 B、凝聚革命力量 C、加速北伐进程 D、推动国共合作
-
13、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
14、“红军到达泸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甸阔前进,……占领了对岸桥头。”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
15、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A、中国共产党有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16、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
17、红军长征过程中,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的错误和分裂,都没有吓倒红军指战员,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斗志战胜了所有的危难,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表明红军长征(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坚强斗志 C、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D、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18、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信息层级,使复杂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 -
19、如图漫画《滚出去》出版于1927年。画面中,一个巨大扫帚正扫向英国士兵,扫帚后面的滚滚烟尘说明这场革命运动的猛烈与宏大。漫画反映了国民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B、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20、1923年某决议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该决议直接推动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国民政府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