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部分)
朝代
东晋中期
隋朝
唐朝武则天时期
比例
4%
17.2%
24.5%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材料二:陈寅恪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从710-720年,每个有相当地位的宰相都经过科举,通常中过进士或通过殿试。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中期至唐朝武则天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群体比例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
2、 明朝中后期,《华夷风物商程一览》等读物以阐述商业规范、经商经验、水陆交通指南等为主要内容,以商人为主要阅读群体,在民间大规模刊印并广为流传。这种“商书现象”的出现适应了( )A、海防意识的增强 B、冶炼技术的发展 C、政治制度的完备 D、商帮发展的需求
-
3、 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 )A、设置西藏行省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立军机处
-
4、 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是明朝( )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 C、明朝的皇权不断强化 D、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
5、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意为‘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材料所述旨在说明明朝(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部门分工协作分理天下庶务 C、部门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低下 D、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
-
6、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通过它我们可以( )A、查阅孔子的详细生平事迹 B、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查找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 D、了解秦临潼兵马俑的情况
-
7、 晓明同学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先秦儒学 B、明清儒学 C、汉代儒学 D、宋明理学
-
8、 下图所示机构是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A、主持地方军务 B、协调民族关系 C、掌控全国税收 D、管理海外贸易
-
9、 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南方地区生产工具优于北方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地区征收赋税比南方重 D、南方开发比北方早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及,“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证明此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占城稻的引进 B、船坞的建造 C、交子的出现 D、青瓷的研发
-
11、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定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A、维护元朝统治 B、彰显草原文化 C、实现民族平等 D、有效管辖边疆
-
12、 《文献通考》记载: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万石,即使与治平(1064一1067年)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叙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 )A、背景 B、措施 C、特点 D、作用
-
13、 《蔡忠惠公文集》中写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一现象体现的统治策略是( )A、以法治国 B、崇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无为而治
-
14、 孙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表明他尤为重视( )A、临床实践 B、疾病预防 C、医学理论 D、医者仁心
-
15、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 )A、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B、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C、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 D、黄巢起义,唐朝走向灭亡
-
16、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中的《耕种图》,图中农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所学判断,该生产工具应为( )A、耒耜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
-
17、 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建筑布局被诗人白居易描述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唐都长安 B、东都洛阳 C、北宋开封 D、元朝大都
-
18、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巨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巨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 年 第一项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 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 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 年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2003 年 第一艘殺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陵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则奖章”。
(1)、请写出两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2)、材料二中 “两弹一星”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
19、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 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 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 20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回答,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3)、结合材料三,“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
20、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条组
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拓了,就
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二 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它们与中央人民
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亲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理范例。
——胡维格、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此对一缓和一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
材料四 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次会晤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耳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迁两岸同胞福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 “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4)、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