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 1938 年起,中国共产党主动开展《论持久战》的英文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自上海、武汉、香港三地同向发力,毛泽东还亲笔为其英译单行本作序。这一举措有利于(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宣传中共持久抗战的方针 C、增强人民的抗战决心 D、加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
2、题 13 表反映了 1931 年前后《申报》报道的题材类型比重变化,影响选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选材类型
1931 年前
1931 年后
国际关系
44.6%
15%
中日关系
9.2%
31.9%
国际经济
19.9%
1.7%
社会民生
10.4%
5.7%
思想文化
10.4%
10.0%
A、政治环境 B、经济水平 C、文化氛围 D、军事技术 -
3、某班级开展“从诗词看历史与地形地势”项目式学习,题 12 表是其部分学习成果。据此可知,该项目涉及的历史人物群体是( )
诗词内容
主要地形区
五岭逶迤腾细浪
南岭的主脉,古道崎岖难行
乌蒙磅礴走泥丸
滇、川、黔三省交界处
金沙水拍云崖暖
横断山脉的金沙江、大渡河
大渡桥横铁索寒
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人民解放军 D、东北抗日联军 -
4、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北上“逼蒋抗日” C、开展国共合作 D、纠正“左”的错误
-
5、1927年初,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举办祝捷大会,赴会者手持小旗,旗上最有可能出现的标语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德先生”“赛先生”
-
6、在某次主题学习中,老师推荐了《新文化运动的漫延及局限》《“多镜组合”全景透视“五四运动”》《东方欲晓: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等系列书籍和文章。其学习主题应该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7、题8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建筑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 )
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建筑名称
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
先农坛
城南公园
社稷坛
中山公园
太庙
和平公园
A、变法维新思想 B、西柏坡精神 C、民主共和追求 D、井冈山精神 -
8、题7图是 1911 年 11月 10日发表于上海《民立报》上的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变法得到人民拥护 B、农民起义势如破竹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帝国主义联合侵华
-
9、“1902 至 1904年,中国几乎一半的翻译书籍与历史和制度有关,对制度改革的兴趣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及日本的影响,是本世纪最初几年翻译作品中的决定性因素。原因是( )A、救亡图存的紧迫 B、戊戌变法的需要 C、鸦片激增的压力 D、农民起义的冲击
-
10、据统计,1894 至 1911年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746220453 两白银,其中 330587160两贷款用于兴建铁路。这表明,晚清政府( )A、财政濒于崩溃 B、完全沦为洋人工具 C、重视交通建设 D、无力偿还巨额贷款
-
11、1875年,清政府决定,福建巡抚每年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并且在台湾增设台北府,辖基隆厅、淡水县、新竹县和宜兰县。清政府此举旨在( )A、完善台湾行省建制 B、扩大地方自主管理权限 C、防止甲午战争爆发 D、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
12、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之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等税……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A、创办近代新式军队 B、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陆续创办民用企业
-
13、“这是规模空前的新的高峰,它历经 14年,纵横18省,动摇了旧的封建统治秩序,使沉睡于封建长梦中的中国受到空前的剧烈冲击。”材料旨在( )A、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B、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C、概括边疆危机的情况 D、揭示英法联军造成的破坏
-
14、1841年张维屏创作《三元里》诗歌“……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中事件表明( )A、虎门销烟取得重大成果 B、清政府坚决抵抗外来侵略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广东民众保家卫国的精神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材料一
图说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法
俄
德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材料三
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出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材料五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总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老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而“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崇尚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会场充满着争吵和争夺。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
(1)、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2)、请你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4)、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5)、材料五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个“和平”是暂时的。(6)、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概?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战争的破坏性之大让世人震惊,今天我们来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为人类呼吁和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大对峙集团
材料二1913年美、德、英、法实力对比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1
2
3
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5
4
1
2
材料三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受审判的应该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着,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写出材料一(下图)中A.B所代表的国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4)、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5)、当今世界和平不断受到挑战,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材料二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瓜分了战败国的遗产,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胜利,这对美国势力的迅速扩张具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6与图5相比有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你认为该体系是否具有稳固性?请说明理由。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图1 庆祝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
图2 攻占冬宫
材料三
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件大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
19、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D、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没有任何作用
-
20、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其中“新的东西”是指( )A、先进技术的引进 B、思维方式的改变 C、俄国的经验教训 D、马克思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