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中学毕业证书,该名学生毕业的时间应该是(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
-
2、陈天华的《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守土官长”的是 ( )A、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3、下表是十九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要活动。由表可知,他们都主张 ( )
康有为
组织公车上书,创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
梁启超
撰写《变法通议》,强调“交亦变,不变亦变”
严复
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维护专制 B、革新技术 C、变法图强 D、武装起义 -
4、海宏中学八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他们正在讨论以下一些历史事件:“沈葆桢率兵人台”“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请问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B、“海防”和“塞防”之争 C、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清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
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布置某一历史事件的图片展(如下图),并配有四条注释,但只有一条注释是正确的,请指出来 ( )A、领导者:魏源 B、地点:上海海滩 C、方式:故火烧毁 D、意义:显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志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 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 107 700 副,大车 389 820辆,牲畜1 009 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编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中工人、农民在1927年4月至1928年7月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成这种变化的军事行动或战役。(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
7、 某中学开展“重走长征路”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地点一江西瑞金
地点二 贵州道文
地点三 四川境内
图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合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失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名,细胞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的二万五千里。
地点四 甘肃会宁
材料 将分散、指挥相对独立的红军会合到一起绝非易事。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路线,没有多位党和红军领导人既斗争又团结,没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会宁大会师就无法实现。会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与团结,中国工农红军破灭荒地形成一个牵头,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基础。
(1)、根据材料地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共中央将瑞金作为长征出发地的理由。归纳中共中央在出发前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2)、按照史料地点二的价值进行分类,图4、5属于第几手史料?它们对研究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价值?(3)、根据地点三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中,最艰难的路程、最激烈的战斗多在四川。围绕本次研学主题,列举一个长征期间发生在四川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并作简单说明。(4)、根据材料地点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会宁大会师“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基础”?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
8、[2024江西古安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激励人们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材料二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而洋文明也。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材料三 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田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进步的社会,于是新文化运动兴起。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的主张者们认为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在社会进步方面所作的努力。 -
9、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李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④官员相见多行握手和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
10、下表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 ( )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的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只有陆军,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
拥有人口
约
3.39亿
约
1.36亿
控制地区
国统区面积约占全国的76%
解放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4%
A、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 B、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 D、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 -
11、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该摘要(下图)旨在强调 ( )A、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C、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D、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前线
-
12、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室主任刘庭华说:“正面战场在其最高当局消极抗战的错误政策引导下,‘敌人来了招架一下,敌人退了袖手旁观’,但……如果只有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一线作战,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其占领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不断增强其战争力量⋯⋯虽然两个战场的配合并未尽如人意,但两个战场都功不可没。”上述材料强调 ( )A、国共两党合作并未尽如人意 B、国民党消极抗日致使战争溃败 C、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缺一不可
-
13、右图为半子信在1936年创作的漫画《愚公》,该作品旨在 ( )A、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勇气 B、赞扬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 C、彰显国共合作抗战的精神 D、描绘农村土地改革的场景
-
14、 1935年6月,李先念率领红国方面军一部迎接中央红军的部队,攻占懋功、达维,这时红一方面军已先后占领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大家盼望很久的两军会师就在眼前。这说明 ( )A、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B、红军的各方面军相互配合 C、红军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D、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
-
15、蒋介石曾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然而在1930年后,他却开始对其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甚至提出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搞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国内工人运动高涨 B、北伐战争已取得胜利 C、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
-
16、陈独秀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17、下面是民国时期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调查表(部分),导致孔子票数变化的原因是 ( )
1913年调查结果(样本300)
1919年调查结果(排本1054)
孔子157票
孔子1票
A、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B、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起 D、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 -
18、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
19、 1895——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的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窗口岸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20、在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说:“若此时与(法国)议(和),似兵费(赔款)可免,边界可商⋯⋯与其兵连祸结,日久不解,待至中国饷源(军费)匮竭,兵心、民心动摇,或更生他变,似不若随机因应,早图收束之有裨全局矣。”此话表明李鸿章 ( )A、阻挠中国军队追歼法军以卖国求荣 B、惧怕外敌和内乱而委曲求全 C、懦弱无知而不了解前线战局的发展 D、审时度势避免遭受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