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55-1961年,美国国务院数次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出访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希望利用他们的影响加强与盟国的联系;同一时期,苏联在一些东欧国家出版发行相关文艺作品,以增进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其背景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2、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 3、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材料三 节度使割据一方,极具独立性。当时全国军队57万余,而镇兵竟达49万人,占全国兵员总数的85%以上。其中猛将精兵又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领兵力,就达15万人之多。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镇之间的力量对比失去了平衡。

    (1)、创造材料一中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唐朝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哪一事件的爆发?
    (3)、“知史明智”,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变化及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唐)《贞观政要》

    材料二 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105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摘编自《中国人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她”是哪一位统治者。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她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
    (3)、材料三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建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考试、读书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二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同年,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大业四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大业六年,隋炀帝派人疏通江南河,至此,“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的大运河开通。

    材料三 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投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

    (1)、材料一中“重要制度”是指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2)、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材料二中开通的大运河的四段运河,并据所学总结大运河开通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大运河的开通进行客观的评价。
  • 7、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B、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小 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8、“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使唐朝内地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造成了唐朝灭亡
  • 9、阅读下面信息,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他是一个描绘历史与地理的能手。”

    ——季羡林

    “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A、鉴真 B、文成公主 C、玄奘 D、阎立本
  • 10、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关系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性,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茶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 11、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使”就达13次。这反映出唐朝( )
    A、包容开放促进了文明交流 B、大力吸收周边国家文化 C、各民族之间经济交流频繁 D、对外经济影响力的增强
  • 12、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强调了历史现实主义的风格。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因素是( )
    A、国内政局的变动 B、文化政策的影响 C、皇帝喜好的差异 D、诗人的性格主导
  • 13、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如图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局部)

    A、民族习俗交融,尚武风气盛行 B、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陶俑造型精美 D、封建伦理瓦解,男女地位平等
  • 14、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和亲,成就了唐蕃之间甥舅关系,双方使节和商人往来频繁,踏出一条从中原到青藏高原深处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这反映了( )
    A、唐蕃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 B、唐蕃民族交流的深化拓展 C、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D、和亲促进了吐蕃社会进步
  • 15、天下所有的渡口,聚集着航行的舟船,庞大的巨轮船队,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载着货物)贸易往返,没有早晚之分,一直都像白天一样热闹。由此可知唐朝( )
    A、海外交通发达 B、商品交流繁盛 C、造船技术高超 D、社会风气开放
  • 16、杜佑《通典》记载:“至(开元)十三年封秦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隋文帝的革陈出新 B、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C、唐玄宗的励精图治 D、唐高祖初建唐政权
  • 17、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可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统一南北 B、三征辽东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1)、根据材料,指出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受科技创新】

    【体会创新之路】

    【感悟理论光芒】

    (1)、1825年标志铁路时代开始的发明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本茨发明的交通工是什么?
    (2)、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形成的政体是什么?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4)、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