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明暑假外出旅游,计划第一站前往军旗升起的地方,他应该选择去 (   )
    A、辽宁 B、南昌 C、遵义 D、北京
  • 2、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

    年代

    1927年4月

    1928年上半年

    中共党员人数

    5. 8万

    1万多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为抗击军阀而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北伐进军时,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员
  • 3、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利用国家政权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亿至二百亿美元的巨大财富,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农民阶级的利益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工人阶级的利益
  • 4、国民革命军长驱直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们首先向北洋军阀中实力较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清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可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是因为 (   )
    A、正确的战略战术 B、国共两党的合作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5、 1926年1月6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乐观地宣布:“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这次革命的对象最有可能是 (   )

    ①冯国璋     ②段棋瑞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6、下图为1924年在广州创办的军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B、蒋介石兼任军校总理 C、孙中山任校长 D、为二次革命作了准备
  • 7、 1924年1月,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侯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这表明 (   )
    A、中华民国成立 B、国共合作实现 C、北伐战争开始 D、黄埔军校建立
  • 8、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让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说明本次大会主题是(   )
    A、建立黄埔军校 B、开展北伐战争 C、讨论国共合作 D、宣布改旗易帜
  • 9、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10、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的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12、维新派只能在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的帝党官僚这个狭小圈子里转来转去,根本无法与强大的顽固派相抗衡。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帝国主义势力强大 C、没有得到人民的响应 D、变法措施急于求成
  • 13、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带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     (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 14、下图为1899年发表的漫画,上面各国正在瓜分中国这块大蛋糕,而右下角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则举着刀大喊:“都别动,我也要加入盛宴,你们认为一个菲律宾就能满足我吗?”据此可知,美国在中国     (   )

    A、操纵三国干涉还辽 B、强租九龙、威海卫 C、提出“门户开放” D、划分福建为势力范围
  • 15、 1895年,清朝使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

    李云:我接台湾巡抚来电,闻将让台湾,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

    伊云:听彼鼓嗓,我自有法。

    李云:此话并非相吓,乃好意,直言相告。

    伊云:我亦闻此事。

    李云:台民戕(杀)官聚众常事,他日不可怪我。

    伊云:中国一将治权让出,即是日本政府之责。

    A、台湾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占台湾 B、清朝官员为虎作伥加速台湾沦陷 C、台湾已经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 D、台湾人民的斗争被日军残酷镇压
  • 1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帝为悼念率领北洋舰队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与同舰言兵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而写。这位民族英雄是     (   )
    A、关天培 B、左室贵 C、丁汝昌 D、邓世昌
  • 17、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让我们透过李鸿章的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而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饱,战守攻具,灭下无敌。”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使用建议:诊断区·检测薄弱(上分区·标足控制:检收区·稳步提分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1872年

    委请建中国轮船招商公司:1873年,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排商局成立

    1876年开始

    派福建超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粉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材料三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洋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控败洋商,这在当时营被视为“创建之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在其他方面的强国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 18、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人侵新疆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1884年法国进犯台北。这说明这一时期     (   )
    A、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列强军事力量弱小 D、清朝成为“洋人朝廷”
  • 19、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剖析了洋务运动发起的原因 C、阐释了“以夷制夷”的思想 D、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20、 1853年,太平天国当局通知访问天京的英国公使:准许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61年,英国派人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当局的拒绝。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具有     (    )
    A、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C、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总上分点4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