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使列强不但划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 2、《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 3、《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4、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彼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战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得到全国民众广泛支持
  • 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自强、富强 B、自立、求富 C、自强、求富 D、扶清灭洋
  • 6、如表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的情况统计表。由表格可知(     )

    被迫开放时间

    通商口岸城市

    所处地理位置

    1842年

    厦门

    东南沿海

    1858年

    汉口

    长江中游

    1895年

    重庆

    长江上游

    A、近代沿海城市发展迅速 B、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C、近代最先开放长江流域 D、列强侵略势力不断深入
  • 7、【近代英国的社会变迁】

    某初中组织九年级学生就“近代英国的社会变迁”进行项目化学习,收集了以下一些材料,请你任选一个展览馆,结合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近代英国的社会变迁”展览馆

    经济馆

    “三角贸易”示意图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馆机器

    政治馆

     

    威廉和玛丽登基

    《权利法案》

    文化馆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共产党宣言》书影

  • 8、【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王室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使它不得不要求国会下院同意征收新税,而国会中的资产阶级代表则早已痛恨王室的重税政策和一系列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因而总是拒绝它的要求。结果,国王便解散国会,再召开新国会。革命爆发之前,这种召开国会,因要求被拒绝又解散国会的现象,周而复始地重演过多次。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建成,因为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从未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邦联条例控制下的脆弱的中央政府,甚至缺乏满足国家最低需要的权力支持……直至1789年——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了联邦政府,这一中央政府凌驾于各州之上,它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并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摘编自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国史》

    材料三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受到了影响。到1848年前夕,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1848年后,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成效较大。政府十分重视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制订了统一的铁路发展规划,将铁路修建权转让给有关公司,必要时国家给予财政补贴。19世纪60年代,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1848年前和1848年后两个阶段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如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原因。
  • 9、【人口的迁移】

    材料一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周围农村的农奴为了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的移居于城市,从而获得了市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市民阶层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摘编自蒋相泽《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材料二   15世纪末——19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活动

    15世纪末至16世纪

    从西欧到美洲

    殖民国家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

    16世纪至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欧洲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

    18世纪至19世纪

    从农村到城市

    英国、美国、法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0世纪以来欧洲人口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19世纪世界人口主要流向与原因。
  • 10、【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一   他们(美洲人)性格温和,不知道什么是罪恶,不杀人,也不偷盗;他们没有武器,非常胆小……所以陛下应该下决定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带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就能卖得很好。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号”贩奴船上所见到的黑人奴隶:“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响的舱盖下面,被夹在两层甲板之中⋯⋯”。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也没有忘记亚洲,跟非洲不同的是,殖民者在亚洲殖民扩张的手段以瓜分为主,他们或者建立一个殖民政府,或者在控制殖民地的政府为其卖命,以政治渗透来换取经济利益。

    ——改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1)、据材料一,归纳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在美洲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洲际贸易”兴起的原因,概括早期的殖民扩张的特点。
  • 11、《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表明《十二年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学系统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12、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可表述为(     )
    A、公元前5世纪初期 B、公元前6世纪晚期 C、公元前5世纪晚期 D、公元前6世纪初期
  • 13、下列有助于研究新月沃地和古巴比伦王国地区文明发展的直接材料是(     )
    A、著作《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B、电影《空中花园》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纪录片《巴比伦的火》
  • 14、

    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

    【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珪、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

    【赤子心声】

    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

    【破浪归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3)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时代浪潮】

    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
  •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往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选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存在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土壤。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

    ——陈独秀

    我认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

    甲: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     )

    乙:新文化运动非常重视中国国民伦理和道德的改造。

    (     )

    丙:新文化运动针对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地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

    丁: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侧重所在。说一说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变化。【温馨提示: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之中。】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温馨提示: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逐条进行历史解释。】
  • 16、八年级某班级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请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属于实物史料:属于图像史料。

    (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C.D处只用填序号。);

    研究主题

    史料

    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C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A”篇

    戊戌变法

    ②、③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B”篇

    D

    新文化运动

    (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 17、青溪铁厂1887年兴建于贵州省镇远县,是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目的在贵州创办的第一家铁厂,也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近代工矿企业。下列企业中也属于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目的创办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轮船招商局 D、北洋水师
  • 18、下表是武汉地区近代贸易发展情况汇总表(部分)。由其内容可见,阻碍武汉地区近代贸易发展的相同问题是(     )

    1917年秋冬

    北京政府对南方诸省用兵,武汉贸易为之停滞

    1920年

    直皖战争,使汉口、九江等长江中下游商业大埠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1921年秋

    湘鄂战争阻断了长江中游的航运和粤汉铁路交通,使云、贵、川、陕、湘依赖汉口中转的货物不能流通

    1923年

    因长沙战火及北洋军与川军在万县、重庆一带混战,湘汉、川汉之间的商务先后停顿

    A、交通闭塞 B、列强侵略 C、赋税沉重 D、军阀混战
  • 19、与如图相关的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南昌起义
  • 20、“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