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代中国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下表①处应为 ( )
世界历史事件
对中国的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①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武昌起义胜利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五四运动爆发 -
2、 19世纪中后期,我国边疆出现危机,日本挑起战争,广大爱国官兵谱写了一曲曲悲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英雄殉国】
材料一
【国人伤痛】
材料二
材料三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立刻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政府误国】
材料四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可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廉带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摘编自余联元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谟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1)、材料一中图一再现了哪一历史场景?说说图中人物的感人事迹。(2)、材料二再现了哪一历史场景?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关系?简要说明。(3)、根据材料四,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
3、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
4、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 ( )
曾国藩
举中国数千年礼又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游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关于九原
孙中山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百已
蒋介石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A、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 B、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C、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D、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 -
5、下图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纲领性文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文件的制定者都是洪仁玕 B、二者均未得到彻底的实施 C、前者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D、农民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
-
6、太平天国宣传带有基督教义的书籍,如《劝世良言》,洪秀全在发行前又作了大量修改,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诠释,使之中国化了。洪秀全的这些举措 (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目的是扩大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力 C、意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D、是基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现实需要
-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日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欲造白一个民族驶向复兴披岸的航运。
————《信念永恒》
材料二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阐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1)、材料一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 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党 ;员数量减少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所汲取“的教训是什么。(3)、验学科 音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涉及的四个历史事件。(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
8、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政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中推动革命】
材料一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探索中寻找道路】
材料二 秋收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域,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三 在浸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翠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回答,在秋收起义遭到挫折后,毛泽东认识到什么?由此,毛泽东开辟了哪一正确革命道路?(3)、开放性根据材料三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的艰难险阻。你感悟到了红军的哪些精神品质? -
9、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比较这两次会议,其共同点包括 ( )
①都是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
②都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③都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0、周恩来曾说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这表明长征 ( )A、提高了红军的军事地位 B、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D、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
11、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的研学旅行,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是 ( )A、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D、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
12、 “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和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段描述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上海 B、瑞金 C、遵义 D、延安
-
13、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无力抵挡共产国际的指导,连续犯了一次右倾和三次“左”倾错误;但在遵义会议上,却明确提出并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这表明遵义会议是 ( )A、共产国际衰落的转折点 B、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转折点 C、马克思主义路线的转折点 D、开辟中国式道路的转折点
-
14、红军比较顺利地突破了前三道封锁线,但到达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由于队伍携带大量物资器材,行动迟缓,在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伤亡惨重,还有不少人流散,从八万六千人锐减为三万多人。这是因为 ( )A、第四次反“围剿” B、内部斗争形势极其残酷 C、博古和李德等人的指挥失误 D、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
15、下面的“五次反‘围剿’国共兵力对比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央红军长征的 ( )A、经过 B、背景 C、作用 D、意义
-
16、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
17、 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8、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正确的是L否( )
选项
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三湾改编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源的第一检
B
中共七大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
南昌起义
打击“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A B、B C、C D、D -
19、下图是一位同学保留的景区门票,在此景区可以了解的历史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国共两党合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C、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
-
20、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汇合,这就是( )A、井冈山会师 B、秋收起义 C、工农武装割据 D、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