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 2、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    )
    A、是“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举措 C、形成世界贸易新的发展中心 D、带动民族地区建设新发展
  •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实现(    )
    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
  • 4、下列是《百年中美关系》一书中的部分目录,以下内容属于第四章的是(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 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第二章  中美陷于敌对关系
    第三章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第四章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尼克松访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下列选项中,对表格的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

    时间

    开放层次

    涉及城市或地区

    1980年以后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985—1990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浦东开发区等

    1992年以后

    沿江、沿边和内地开放城市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

    A、一个国家闭关自守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 B、邓小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 D、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 6、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 7、“再看稻菽千重浪,包干到户生产忙。”对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结合所学,判断其反映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 8、2025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2周年,62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无私奉献 B、忧国忧民 C、实事求是 D、执政为民
  • 9、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它是(    )
    A、拍卖政策 B、限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 10、右图所示为1953年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生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革 B、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
  • 11、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导致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C、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D、初步改变了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 12、2025年是我国“十五五”谋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 13、右图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蒋兆和1951年创作的《领到土地证》,此画反映了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15、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在仪式的操演中确定,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16、现代著名记者、编辑和评论家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7、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依靠强大的国力,大力发展海军,建立起强大的特混舰队。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容的大国,有1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材料二  郑和率领的船队虽然是一支庞大的舰队,但从来没有进行过侵略他国的活动,而是重在进行友谊的传播、维护和平。郑和的船队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各国间的矛盾,平息冲突,震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将中华礼仪、儒家思想、农业技术、制造技术等带到了落后地区,促进那里的开发。

    ——《浅谈郑和下西洋之目的与影响》

    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时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2)、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名称。并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思考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对我国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1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体育是其中一项代表领域。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蹴鞠、拔河、毽球等项目。恰逢2025年足球村超全国赛广东和平赛区在和平县盛大开幕,现代足球起源就是蹴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育项目

    朝代

    文献资料

    项目一

    蹴鞠

    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习之。

    ——汉 刘向《别录》

    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东京梦华录》

    项目二

    拔河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二队,名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唐 薛胜《拔河赋》

    项目三

    毽球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在宋代毽球是36个谋生活的小职业之一。当时,南宋都城临安设有专门经营毽子的店铺就达数十家。

    ——整编自相关文献

    (1)、根据项目一,概括汉宋蹴鞠在功能上的异同。
    (2)、 根据项目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拔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根据项目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毽球在宋代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产生新现象的原因。
  • 19、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节选自范文澜、蔡美彪 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

    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节选自陈高华、史卫民《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2000)

    材料三

    历史现象

    出处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日落前)七刻,击钲(古乐器名)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东京梦华录》卷十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这一历史时期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0、清康熙《陕州志》载:顺治末,秦人自南洋携玉米种归,其株耐寒、不择壤,陇亩山陂皆可植,亩收廿石。初作辅粮,渐为主食。至康熙中,陕中丁册较国初增五倍,民谚曰“玉米一熟,万家添口”。由此可知,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    )
    A、人口迅速增长 B、农业技术进步 C、土地兼并加剧 D、海外贸易扩大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