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题唐明皇马上击毬图》写道:“一毬突出广场飞,君王控骑先追逐……是时美人更逞姿,翩若惊鸿翥平陆。”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 B、繁荣的商品经济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
2、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掌管军需供应,并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通过这条运河将兵马和粮草源源不断运进岭南。材料中的“人工运河”指的是( )A、灵渠 B、通济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3、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设置刺史 C、盐铁官营 D、实行推恩令
-
4、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呈现的一个探究成果,可以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汉代的耧车
唐朝的曲辕犁
宋朝的秧马
A、农业用具的创新 B、交通工具的演变 C、社会习俗的变化 D、纺织技术的进步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签署的?这场战争与材料一中的战争都可用“真正革命”来形容,请说出理由。
-
6、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创新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手工工场比分散的手工工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生产者不再分散在各家各户,而是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集中的手工工场常常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工人一起干活,而且有着细密的分工,剪毛、梳毛、整毛、纺线、织布、漂染整理等各种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完成。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材料三 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1)、材料一中描述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
8、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流浪的地球差点就因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
9、他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他还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成就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他”是( )A、爱迪生 B、海厄特 C、夏尔多内 D、诺贝尔
-
10、1865至1890年间,除了毛纺织加工业外,俄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劳动力均有所增长,增加最多的是制陶业和水泥工业,其次是棉纺织业和化学工业,分别增长了2.8倍和1.8倍。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 B、沙皇统治被推翻 C、农奴制的废除 D、苏维埃俄国建立
-
11、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 C、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而构成的武士集团掌握国家大权 D、武士道精神讲究的是效忠自己的主公,不是国家
-
1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工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
13、他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为此他所创作了(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复活》
-
14、“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C、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
15、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阅读以上图片,围绕主题“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确定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 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发动“大跃进”, 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66年,中共中央作出开展“①”的决定……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彭德怀等被开除出党,遭非法监势,迫害致死。那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摘编自《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1)、根据材料一中节选图书目录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3)、请填写完整材料三中①指的事件。(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或教训? -
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 “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3)、材料三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何时开始的?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
18、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对我国有何重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材料三中农民的“梦想实现了”?该法律文件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B、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C、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0、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A、彭德怀 B、朱德 C、刘少奇 D、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