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75年,湖北郡县(今郧阳区)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考古学家在其文化层发掘出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郊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据此可知,“郧县人”(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 2、 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去体验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一批的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选择的地方是(    )
    A、北京龙骨山 B、云南元谋 C、河南安阳 D、河南仰韶
  • 3、 某位历史学教授在《化石吟》中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表明(    )
    A、教授对化石情有独钟 B、化石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 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D、古代神话传说多来源于化石
  • 4、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泰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

    材料一

    【史料学史】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以材料一中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这一风潮的名称是什么?这一风潮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理解学习】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 “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学以致用】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的重

    要的影响。

  • 5、 国家在发展与变革中走向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露出端倪,春秋时期的争霸结果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进入战国,各国都将统一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和完成统一的目标。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材料三

    (1)、综合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3)、新考法图3 是商鞅为了推行哪一项改革措施面制造的?假如你是生活在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4)、分析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简要说明理由。
  • 6、 下面是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7、 下图是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器“利篮(guǐ)”,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住(唯)甲子朝”(甲子日的清晨)。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和《逸周书·世俘解》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佐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 8、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股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    )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
  • 9、 下图的演变过程可以用来研究(    )

    A、汉字演变 B、科学技术 C、人类起源 D、国家统一
  • 10、 《黄帝内经·素问》 根据季节变化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作息制度:春季夜卧早起,广步 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 卧晚起,必待日光。这说明中医重视(    )
    A、诊疗方式的多种多样 B、因人而异的疾病预防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D、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
  • 11、 他是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的教育家,也 是编定文化典籍的史学家,更是向统治者呼喊“以德治国”的政治 家。“他”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
  • 12、 《老子》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的发展,我国 现代外交强调宽容和包容,反对强制和干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 《老子》里的(    )
    A、仁者爱人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 13、 听课记笔记是学习历史 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李太守、天府之 国、防洪、灌溉、水运。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
    A、翻车 B、都江堰 C、大运河 D、灵渠
  • 14、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奖 励军功,规定斩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九亩。据此 可知,商鞅变法旨在实现 (    )
    A、发展文化 B、发展农业 C、中央集权 D、富国强兵
  • 15、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 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20多个。这 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 16、 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①→

    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产生→

    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崛起,变法改革

    A、周王室的衰微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诸子百家的出现
  • 17、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 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位“方伯”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18、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 次。据《春秋》记载,二百多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七次,而朝 见齐、晋、楚三国国君竟达几十次之多。据此可知(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社会和平稳定 C、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D、中央集权加强
  • 19、 下面两则材料说明商朝和西周衰亡的共同 原因是(    )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烽火戏诸侯(绘画)

    A、外族的侵扰 B、自然灾害频发 C、上层横征暴敛 D、统治者昏庸无道
  • 20、 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 现,可以证明夏朝(    )

    A、阶级分化,等级界限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