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 2、2025年,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重温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主题图片展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万隆会议倡导亚非国家和地区间(   )

    ①冷战对峙    ②求同存异    ③和平相处    ④友好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均8.9%的增速发展,平均每年增产粮食170亿公斤。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公斤。这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 4、近代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湃,在一首诗中写道:“反封建,分田地,坚决来斗争,建设苏维埃!工农来专政,实行共产制”。诗句内容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解放战争
  • 5、如图是关于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抓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概况的思维导图。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6、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某学派创始人部分接受了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但提出了对于仁的新理解,形成了“兼爱”的学说。这一学派应是(   )
    A、道家 B、法家 C、兵家 D、墨家
  • 7、浙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史书中关于浙江先民种植水稻的记载 B、浙江民间流传的稻作民俗与农耕谚语 C、浙江境内考古发掘的史前水稻栽培的遗存 D、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浙江原始农耕想象图
  • 8、有学者指出:“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前,羊毛纺织品一直是欧洲人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但是同羊毛纺织品相比,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因此很受欢迎。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英国生产者求助于新发明,这导致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又引领各类行业进入工业化的通道,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增长,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借助超强的扩张力,英国将印度、埃及等国家变成最低端的原料产地和棉纺织品倾销地,逐步形成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体系。

    ——摘编自杨松《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材料二:到19世纪,美国南方各州的种植园向英国提供大量奴隶种植的棉花,并从英国输入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南方人认为他们并不需要联邦的其他地区。北方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不仅为反对奴隶制而战,也为反对联邦成员对国家的威胁而战,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而战。……战争的头两年保持僵持状态。1863年,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形势发生了转变。最终,北方获得了胜利,保证了美国在政治上的统一。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发明”有哪些,并概括英国棉纺织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的名称,并分析“战争”的意义。
  • 9、“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北解放初期,党中央要求遭到战火破坏、断壁残垣的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孟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收集、献交上万个零备件,没花国家一分钱,修复了两座高炉上的管线,为鞍钢迅速恢复生产立下汗马功劳。“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他和王进喜、时传祥等人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劳模群体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孙玲《孟泰:永远的精神丰碑》

    材料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倡导下,人们更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广大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期间,包括科学家邓稼先、数学家陈景润、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内的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成为劳模队伍中的新成员。他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科技繁荣、经济富强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王霖凡《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变迁逻辑及赓续路径》

    (1)、据材料一概括孟泰的主要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劳模构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劳模具备的优秀品质。
  • 10、为了全方位、更深入学习抗战历史,某学校学生开展“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请你参与布展活动,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下列是同学们通过参观抗战纪念馆、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的部分史料。请判断其中哪些能“直接见证历史现场”、为研究抗日战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写出其编号。

    【任务一】搜集抗战资料

    A

    9月18日夜里,……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上,并点上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摘自花谷正回忆录《我们如何计划发动满洲事变》

    B

    C

    D

    E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仗,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罗家伦《凯歌》

    F

    G

    (2)、【任务二】完成布展任务
    请依据时间顺序梳理上述史料,并按照序号把空缺处的史料编号或图片文字说明补充完整。

    (3)、【任务三】体会抗战精神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抗战精神?

  • 11、某学校的学生开展历史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搜集整理的史料。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材料一【甲组: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把汉高祖规定的土地税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徭役从每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同时“惩恶亡秦之政”,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到了汉景帝晚年,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富庶的景象。

    ——摘编自朱绍和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乙组:贞观之治】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政务交给百官商议),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丙组:康乾盛世】

    康雍乾时期,清廷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方针是不改变其原来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适宜的体制而整顿他们的政治,发展他们的经济、文化,同时尽量团结、利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还致力于边疆的开发。这带来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摘编自戴逸主编《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

    (1)、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制度建设上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4)、请综合上述材料,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12、如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该现象带来(  )

    A、城市生活方便快捷 B、个人信息更加安全 C、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D、全球人口过快增长
  • 13、“这次会议冲破重重困难,实现了求同存异。在它的鼓舞下,西亚地区出现了新的革命高潮,非洲人民的思想觉悟也在迅速提高,迎来了捷报频传的‘非洲年’。”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 14、“它终于使美国从传统的孤立主义羁绊中挣脱出来,使美国暂时停止了党派之争,而将不可遏止的怒火汇合成一个强音——参战!把炸弹扔到东京去!”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B、莫斯科保卫战 C、珍珠港事件 D、诺曼底登陆
  • 15、解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16、“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劳动者提高素质,……因为机械的改进只有依靠有学识的工人才有切实的可能性。”由此,各国政府致力于(  )
    A、推广大众教育 B、提高妇女地位 C、推行福利政策 D、完善公共医疗
  • 17、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缺部分的史实应是(  )

    A、《权利法案》 B、《共产党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 18、巴士底狱是一座城堡式的老监狱,守卫薄弱。但是在画家的笔下(如图),它被描绘为一座继强大的堡垒,平民和站到人民一边的军队,不顾艰险,对它进行围攻。画家这一艺术化的处理意在突出攻占巴士底狱(  )

    A、宣告了新制度框架的确立 B、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C、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 D、拉开了民族独立战争的序幕
  • 19、14-15世纪是一个变革加速的时代。彼特拉克说:“希望优秀比知道真理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成为聪明的人是不够的,人更应该积极上进,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乔瓦尼•皮科也认为人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表明他们(  )
    A、强调人的作用 B、尊重科学理性 C、反对封建专制 D、主张限制王权
  • 20、某班学生准备在课堂上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为背景,进行一场“模拟法庭”的活动,可以为模拟情境中的判决提供法理依据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