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代中国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民智、鼓舞精神、推动近代改良和革命的积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成改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剔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以下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四到史料
史料一
陈夏红选编《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舆论卷》
史料二
1911年湖北军政府为筹办中华民国政府募集军事公债的照片
史料三
纪念辛亥革命的大型纪录片《辛亥》
史料四
青复生口述自倚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起到的积极作用着重是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指哪一阶级。(2)、材料二史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史料几?可信度最高的是史料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中国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口号。(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思想解放运动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变化(如下图)
材料二 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本谈判,并于4月和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制地、黯款、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等。《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亲约。
————摘编自章开元、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的《马关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中作者认为《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注意史论结合。(3)、 开放性,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
3、下面是某班同学制作的读书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间,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边,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因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壮大 D、二次革命的爆发 -
4、 “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我们发现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是辛亥革命不曾有的。”这里主要是强调五四运动 ( )A、斗争的长期性 B、斗争的复杂性 C、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D、斗争的彻底性
-
5、 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提倡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
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北双方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B、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C、是否进行思想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
7、据下表中的内容可推知,《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部《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霍》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
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9、下图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图,可用于说明 ( )A、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0、为了限制李鸿章的权力,清政府调来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处处和李鸿章作对。甲午战争中山东巡抚李秉衡调遣援军不力,以致于山东刘公岛海军基地成为一座“孤岛”,基地在悲壮地抵抗后,最终陷落。这从侧面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B、前线将领贪生怕死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11、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左宗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 C、在新疆设立行省 D、收复台湾
-
12、下图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洋务运动及其结局。漫画作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培养了新式军事人才 C、因没有彻底变革制度而失败 D、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
13、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阅读右图,该事件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B、“自强”“求富”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
-
14、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侵略者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人,1858年5月,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1860年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占了,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获利者。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开始遭到破坏 C、中国丧失领事裁判权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5、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商品输出的需要 D、禁烟运动的开展
-
16、 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 月 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
17、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2月11 日电: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例如北平、天津、通州)。这一作战方针针对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8、 1934年10月—1936年4 :月,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曾随红军长征560天,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口授成了亲历红军长征见闻录————《神灵之手》(见下图)。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著作。由此可知 ( )A、长征精神得到了传播 B、西方列强支持共产主义 C、传教士借助红军传教 D、中共开始寻求国际支援
-
19、 1934年11月25日,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发出“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的号召:“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笔、粉笔、石灰块等书写;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凭借着这些标语,红军从一支“孤军”变成了受群众拥护爱戴、胜仗捷报频传的军队,长征成为“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材料表明 ( )A、写标语是长征途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的唯一方式 B、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是红军长征的根本目的 C、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D、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
20、 [2023河南周口期末]如下图所示,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 (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