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体验学习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不能列入官方的籍册意思是不能享有贵族特权)。
(1)、依据材料一、将上述资料按要求分类。(填序号即可)实物史料范畴:文献史料范畴非史料范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自“平王”起,周王室政治地位的表现。(3)、材料三记载了商鞅变法哪些内容?这次改革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效果? -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增多。
材料三 “它”记载了周初成王开始营建东都洛邑时,在一次祭典上对宗室子弟宣布的诰命。这是最早出现“中国”字样的出土文献。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是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写出其名称。“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反映的是四川广汉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图3)。图1图2图3
(2)、指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3)、“它”指什么?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和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
3、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刘徽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
4、某校刊围绕古代历史人物有如下分类,①处可选人物是( )
·第一类: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
·第二类:蒙恬、卫青、霍去病……
·第三类:蔡伦、张仲景、①……
A、顾恺之 B、锺繇 C、王羲之 D、祖冲之 -
5、下表是曹操的形象演变,影响对曹操评价的因素是( )
观点
出处
“操最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南朝)《世说新语》
“至今砚墨抱遗益,千古奸雄秽青史”
(宋)岑安卿《铜雀台》
A、时代背景 B、身材外貌 C、个人成就 D、作者喜好 -
6、后人写诗称赞班超:“莫道书生无燕颔,边人今识汉班超。”“边人今识汉班超”是因为班超( )A、设置西域长史府 B、长期经营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成功到达大秦
-
7、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能够体现“浩浩丝路长歌”的历史事件是( )A、修筑长城 B、开辟丝绸之路 C、修筑灵渠 D、修建都江堰
-
8、“(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成汉
-
9、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制作出当时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据此可以判断
派别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家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开始 C、活字印刷广泛应用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
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远古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夏商周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C、春秋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D、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11、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 C、农耕技术的发展 D、文字历史的悠久
-
12、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七(3)班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单元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写(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青铜器的广泛应用 C、金属货币的大量出现 D、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13、“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他是( )A、炎帝 B、黄帝 C、禹 D、启
-
14、陶寺古城墓地中,大型墓中有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随葬品,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B、阶级分化严重 C、工商业经济的发达 D、手工技术先进
-
15、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若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 的粘合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西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两汉时期,天下一统,政通人和。社会经济的繁荣间接导致了科技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家,他们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学术成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摘编自陈克《西汉经济史料论丛》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名言警句(部分)
学派
名言摘录
儒家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夫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荀子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道家
老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治大国,若天小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墨家
墨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法家
韩非子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兵家
孙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材料一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结合所学知识,文字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该主张被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你最喜欢的思想家,并说明理由。(要求:史论 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80字) -
16、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篇目一春秋战国时期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井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篇目二 夏商周及秦汉时期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而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摘编自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篇目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合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摈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篇目一,概括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和春秋时期战争的性质。(2)、根据篇目二,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3)、根据篇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魏统治者”的“抉择”是什么。这一“抉择”产生了什么影响。 -
17、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老师找到了下面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或寻找贝类;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忍饥挨饿的担忧,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其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口迁徙 B、经济繁荣 C、国家统一 D、技术进步
-
19、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 B、两汉 C、三国 D、唐朝
-
20、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该图反映出丝绸之路( )A、增进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交流 B、密切了古代东西方政治友好往来 C、加强了汉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 D、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