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统治者,“公天下”变 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种姓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2、 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还 拥有“部族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 身份。“他”是(    )
    A、黄帝 B、 C、 D、
  •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请同学们一起探究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探访农耕生活】

    材料一

    【追溯人文初祖】

    材料二

    【探究国家产生】

    材料三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果以避群害,而民说(同“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果氏。民食果藏焙蛤(野果、蚌蛤),肛腺总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鳃、禹决法(治理水患)。

    ————摘编自《韩非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原始农耕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列举2例中国原始农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相传,“上古之世”时中国大地上出现许多了国家及国王。结合材料三,列举传说中有哪些“国王”。这些“国王”身上共同的品质是什么?
    (4)、开放性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什么感悟?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遗址时说:“(这里)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材料二(他们)已经制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在桩木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龙骨(地染),然后在上铺设地板,地板以上立柱、架梁、敷梯、盖顶。

    ————摘编自梅福根、吴玉贤《七千年前的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

    材料三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参观的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哪里。
    (2)、材料二中提到的“木构长屋”是什么类型的建筑?试分析出现这种建筑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他们”生活在哪一流域?促使原始人类由穴居走向定居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住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材料二 考古学家曾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么粗,一头是锋利的突,另一头是针眼,整个骨针都很光滑。

    材料三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骨和磨光的石球……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

    (1)、材料一中“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前?“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6、 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做以下流程图标题的是(    )

    A、各部族的统一 B、世袭制的出现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 7、 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之妻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祖先伟大 B、勤于耕织 C、游牧生活 D、爱好和平
  • 8、 暑假期间,小华同学跟父母去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游玩,看到了炎黄二帝的盟像和相关介绍,内心非常震撼,于是回到家后写了一篇观后感。其题目最有可能是(    )

     

    A、早期猿人 B、半坡遗址 C、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
  • 9、 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以下示意图中,正确体现该战役形势的是(    
    A、 B、 C、 D、
  • 10、 陈穉常在《中国上古史演义》中写道:“偶然有一次,烧熟的兽肉外面包裹的泥土,竟然坚固得像一块石头,用手解不开,只好使劲往地上甩,碎成了好几块,用来舀水盛东西却更合用。有人把这种泥土捏成各种形状,放在火里烧,居然成了陶器。”这些描述(    )
    A、属于文学作品,完全不可信 B、说明原始社会的发明都出于偶然 C、证明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瓷器 D、是合理想象,应有考古发现佐证
  • 11、 考古学者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渚遗址、陶寺都城遗址发现了大型建筑工程,并在墓地中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现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这表明当时(    )
    A、产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 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12、 据下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蓉、竹器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冶铜坩埚

    A、领先世界 B、多元一体 C、相对封闭 D、发展缓慢
  • 13、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有木结构水井,还有骨耜等工具,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这些可反映当时(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A、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 14、 下表中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贾胡遗址的“野大豆”遗存

    豪李岗建址出土的石髓、石铲

    玉蟾岩遮址出土的稻谷

    A、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南稻北粟、自然生长 C、原始农业、源自中原 D、磨制农具、器型精美
  • 15、 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学习第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但还不会人工取火,掌握了钻孔技术,会种植菜等农作物。”该同学笔记中的错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16、 《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②开始了农耕文明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 17、 下图为某同学筹备的中国境内北京人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

    头盖骨化石

    头部复原像

    灰烬堆

    A、磨制的骨针 B、打制的石锤 C、炭化稻粒 D、彩绘陶盘
  • 18、 “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指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19、 2022年在湖北发现的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直立人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    )
    A、是我国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化石 B、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 C、反映了古人类已能制作打制石器 D、呈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潘跃的大城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以及你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对家乡开发的建议。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