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1978一198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单位:元)

    年份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33.6

    160.2

    191.3

    355.3

    462.6

    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数据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2)、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中央兴办        A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     B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补充完成材料二表格中 A、B 处的相应内容。

    (3)、从材料二表格中在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自定一个你想论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 2、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世界的赞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1949 年)

    材料一中,周恩来提出外交上要有什么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

    (3)、材料三 (20 世纪)7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 1976 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 经有 110 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4)、材料四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
  • 3、新中国很注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解决很多中国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和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

    (2)、材料二

    材料二中 B 处是指哪一制度?该制度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3)、材料三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 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该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 4、 线上学习、网上购物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主要得益于( )
    A、生物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 5、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 有 “天 问 ”“玉 兔 ”“祝 融 ”“鹊 桥 ”“悟 空 ”“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命名(   )
    A、提高了国威军威 B、彰显了文化自信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提升了综合国力
  • 6、2022 年下水命名的“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从 2012 年“辽宁舰” 交付海军以来,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的发展跨越,迈入“三航母时代”,由此可知我国海军( )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成立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7、1970 年 4 月 25 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 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评论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 8、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 D、国家统一
  • 9、2025 年蛇年春晚的《秧 BTO》节目,通过人形机器人表演秧歌,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展示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绿色 B、协调 C、创新 D、开放
  • 10、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 整个交还给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 11、北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北部湾的东北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贸易口岸。北海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
    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特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 1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 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背景 B、目的 C、含义 D、意义
  • 14、下图反映了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促使人口数量从 B 处变化到 F 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 15、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主题,准备在公

    众号推送一篇文章,下面适合作为配图的是( )

    A、①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B、②《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标准》 C、③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D、④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 16、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私有经济成分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最早

    应出现于(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7、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面为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部分的人民币图案,它们共同印证了( )

    A、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B、国家工业化建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防科技的发展
  • 18、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抗美援朝(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19、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的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 20、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学们围绕“对外交往”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任务一 认识人物】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罗列出部分人物。

    材料一 见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其主要事迹。

    (2)、【任务二 分析政策】同学们查找大量资料,梳理了不同朝代的对外交往政策。

    材料二 见下表。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和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分析造成唐朝、清朝对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原因。

    (3)、【任务三 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对外交往”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见下表。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观点:杰出人物在对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

    观点:国家实力对外交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外交政策的制订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指导原则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