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印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严格限制人们的社会流动。这种制度是(     )
    A、君主立宪制 B、种姓制度 C、民主共和制 D、封君封臣制
  •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针对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     )
    A、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战略规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3、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D、促进了中苏同盟关系的良好发展
  • 4、《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作者认为:“即便苏联暂不出动空军,毛泽东也只能选择出兵,否则,刚刚缔结的中苏同盟条约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据此可推测,作者认为中国出兵朝鲜(     )
    A、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 B、动摇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D、增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
  • 5、1946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发表郑重声明:“本党于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即从事与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合作,以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艰巨努力,为此曾不惜再三让步。”体现中国共产党“让步”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土地改革
  • 6、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旨在“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的创办(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B、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C、有效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 7、五四运动期间,广东国民大会出现这样的标语“国将亡,国将亡!速讨贼,速讨贼!国未亡,讨贼或可救亡;国既亡,讨贼徒自杀身!”这句标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     )
    A、追求真理精神 B、自强不息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主平等精神
  • 8、清朝末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无论盈亏,均需按年提官利,保证官府股东收益,这使企业背负固定支出,挤压再生产资金。这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     )
    A、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B、得到了官府的资金支持 C、受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D、遭遇本国封建势力盘剥
  • 9、下图为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展出的民国初年漫画《不离根本》。画中的猿猴左手拿着反过来的“民主”,右手拿着“君主”。作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促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治
  • 10、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曾作诗赞美一位近代英雄:“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他赞美的英雄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冯子材 D、邓世昌
  • 11、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上常见《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场景的纹饰,这一现象最直接反映了当时文学艺术(     )
    A、受到宫廷贵族的喜爱与追捧 B、融合了市民文化与传统工艺 C、主要通过瓷器纹饰传播海外 D、推动了制瓷技术的迅速发展
  • 12、文天祥在就义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等诗句,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标杆。诗句反映了文天祥(     )
    A、英勇不屈的精神 B、改革领袖的形象 C、抵抗金军的决心 D、尊孔复儒的主张
  • 13、隋文帝杨坚废除多种酷刑,规定民众如果有冤屈可以逐级上诉直至朝廷,审慎对犯人进行处置,不得草菅人命。隋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维护平民百姓利益 C、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14、魏晋时期,江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造船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这些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     )
    A、北人南迁带来技术 B、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C、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 15、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是(     )
    A、伐无道,诛暴秦 B、大楚兴,陈胜王 C、苟富贵,无相忘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16、战国时期,各学派主张中常有“天下”一词。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之义。”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B、各学派都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 C、法家思想更有利于天下的治理 D、各学派都为治理国家提出策略
  • 17、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的文化生活。能印证这一传说的考古实物是(     )

    山顶洞人制作的装饰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箭头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A

    B

    C

    D

    A、A B、B C、C D、D
  • 18、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下列关于蓝田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田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B、蓝田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C、实证了中华民族有百万年人类史 D、呈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
  • 19、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①)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②)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③)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材料一,选取其中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①明确写出所选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序号以及符合该模式的历史时期;②运用所选历史时期的史实说明该模式的表现。
    (2)、材料二   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据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创新之处。
    (3)、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摘自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 20、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5年5月7日在《俄罗斯报》发表的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1)、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揭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某一方面面貌的主题,依据该主题,选取重大历史事件,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并说明选取这些重大事件的理由。

    【要求】①所拟主题价值观正确;②制作大事年表需至少选取3个与所拟主题相关的重大事件;③说明理由需紧扣史实,表述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哪些“智慧和力量”。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