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并指出这一时期黄河流域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2)、材料二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文中写道:“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民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诗人光未然在《黄河颂》中写道:“啊!黄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据杨素云《黄河档案中的“母亲河”意象与“民族象征”意蕴》等整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时期“黄河”所承载的民族精神。(3)、材料三 黄河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物”的层面,包括承载黄河文化的历史文物、考古遗址、古建筑群等;在“精神”层面,包括黄河历史凝练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生活习俗、手工技艺、戏曲文艺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摘自袁红英《弘扬黄河文化,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如图描绘了互联网时代“一部智能手机走天下”的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 D、世界多极化
-
3、近代以来,人类先后大规模地从煤炭、石油、铀矿、阳光、潮汐等资源中获取能源,用于改造世界,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这一历程的决定性因素是( )A、环境变迁 B、思想解放 C、制度保障 D、科技创新
-
4、南美洲是足球的热土,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的优胜球队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南美解放者杯”的角逐。这一赛事的命名是为了纪念( )A、玻利瓦尔 B、扎格鲁尔 C、哥伦布 D、卡德纳斯
-
5、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到1700年,人口达到6.1亿。这主要得益于( )A、世界人口的迁徙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全球物种的交换 D、人文主义的传播
-
6、行会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同行业者建立的一种组织。如图是当时部分行会的徽章。这些徽章可以佐证当时( )A、自治城市走向联合 B、手工行业类别多样 C、封君封臣等级森严 D、封建势力急剧衰落
-
7、近代以来中国铅笔事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中国每年花掉大量外汇进口铅笔。
1933年
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吴羹梅筹建中国铅笔厂,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成“完全国货”的铅笔。
1950年
中国由铅笔进口国变成铅笔出口国。
1954年
中铅公司研制成功国内第一批“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此后,长期垄断中国高级铅笔市场的德、美、日等国的绘图铅笔,在我国市场上逐渐销声匿迹。
2008年
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中华太空铅笔”,并伴随中国航天员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据表可知,近代以来,中国铅笔事业的发展( )
A、证明了“实业救国”的成功 B、体现了传统工艺的重大突破 C、展现了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 D、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8、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国有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这些利润可以用来支付奖金、解决住房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人福利。这是缘于( )A、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力显著提高
-
9、甲午中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而言,同样是国家贫弱的艰难,同样是朝鲜情势的危急,同样是强敌劲旅的凶残;一个导致了丧权辱国和民族危亡,一个树立了军威国威和民族自信。导致两场战争结局迥异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力量的不同 B、军队士气的高低 C、对手实力的差异 D、武器装备的悬殊
-
10、下面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记录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决定。据此可知,该次会议( )
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A、指明了土地革命的方向 B、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 C、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危亡 -
11、武昌起义前后四川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概况
时间
概况
1911年6月
川人为反对清廷借外债办铁路,在成都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后又成立保路同志军并发动武装起义。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
1911年9月
荣县宣布独立,成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权。
1911年11月
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四川宣告脱离清朝统治。
据表可知,当时四川( )
A、顺应了革命进步的潮流 B、结束了封建势力的统治 C、响应了民主科学的号召 D、维护了中华民国的权威 -
12、1860年,太平军兵临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不久,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这表明( )A、洋务运动遭到战争阻断 B、清朝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农民运动面临联合绞杀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
13、如图是清朝乾隆时期云南布政使司发给丽江府百姓沙立目的一份开荒执照。该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土地的数量和范围,并印有“丽江府印”等字样。这印证了当时( )A、土地私有开始出现 B、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自然环境受到保护 D、地方势力日益滋长
-
14、宋人印刷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招揽顾客,使用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买卖商品,拥有了闻名世界的商港吞吐货物,驾驶着装备了指南针的海船将瓷器销往世界。这反映了宋朝( )A、人文鼎盛 B、娱乐丰富 C、国家统一 D、商贸繁荣
-
15、如图是唐朝时期遣唐使与留学生示意图。它反映了唐朝( )A、交通发达海路为重 B、民族和睦交流频繁 C、国力雄厚辐射力强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16、秦始皇下令通行半两钱,汉武帝下诏铸造五铢钱。这两种货币的推行旨在( )A、推广冶铁技术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商品经济 D、践行休养生息
-
17、如下图是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成套青铜编钟。其数量多,音域广,音律全,音色美,至今还能演奏乐曲。编钟上有3755字铭文,内容“就像一本固定的乐器说明书”。据此可知,当时( )A、青铜器功能单一 B、诸侯王崇儒尚礼 C、铭文用小篆书写 D、音乐成就水平高
-
18、近代日本从毫无海防到亚洲第一到最终解散,给人以深刻反思。阅读以下日本近代海防大事年表(节选),分析历史问题。
1854年
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和好条约》,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两港,在港口圈定外国人“居留地”,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1868年
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1872年
日本成立“海军省”,专门负责海军建设与发展。
1876年
日本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创建了“海军兵学校”。
1887年
明治天皇发布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
1894年
日本海军在黄海战役中,重创了北洋水师。
1904年
日本从美国通用公司购买了5艘潜艇,组建了潜艇部队。
1905年
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以绝对优势战胜俄罗斯海军第二太平洋舰队。
1910年
日本自主建成“河内号”军舰,仅有20%的零部件需从外国采购,实现了军舰从组装到自主制造的重大跨越。
1914年
日本以协约国身份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青岛的海军基地。
1921年
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正规航母“凤翔号”。
1922年
华盛顿会议上,日美英法等国签署协议,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为美军的60%。
1941年
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5年
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按照《波茨坦公告》的要求,日本帝国海军被解散。
请回答
(1)、分析大事年表,概括日本近代海军迅速发展的4点原因。(2)、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日美英法等国签署协议,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为美军的60%”。就这一现象,请写出你的两点看法。(3)、有人说“美国既是日本近代海军崛起的助推者,也是日本海军的毁灭者。”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史实阐述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
19、自古以来,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这些报道以耶稣会传教士的报告为根据……实际上,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泰西新史揽要》1895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与中国学者蔡尔康合译出版,原著为英国麦肯齐的《十九世纪史》。书中借用进化论史观,以中国史学传统会通西史,方便中国人阅读理解,强调西方崛起的关键在于政治改革与民权发展。其第二卷讲述了法国拿破仑时代,称当时的法国是“欧洲之乱所由萌,亦治之所由基也”。该书发行后迅速风行全国,各省官府争相订购,京师同文馆等诸多新式学堂都将其作为世界史教材。梁启超称其为“西史中最佳之书”,张之洞更是捐银千两资助印刷,光绪帝将其置于御案每日研读,康有为、梁启超的多项变法主张均受此书启发。
——摘编自冯一下《<泰西新史揽要>一部晚清历史教材传奇》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列举两例中国古代能让西方着迷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分析,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欧洲推举中国为“模范文明”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泰西新史揽要》在晚清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影响各2条。(3)、结合18-19世纪欧洲历史,你怎么理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既是“欧洲之乱”的源头,亦是欧洲治理的基石?(4)、综合两则材料,对“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你有哪些认识? -
20、一枚小小钱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密码。赏析以下古代货币,回答问题。
图①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五铢钱
汉武帝时期发行,通行全国,逐渐取代各郡国地方货币。铜锡合金铸造,“铢”为古代重量单位,“五铢”二字采用篆书,外圆内方象征天地乾坤,表明古人对宇宙的认知与审美。
图②新疆博物馆展品:龟兹五铢
盛行于汉末至隋唐早期西域龟兹地区,钱币上铸有汉文“五铢”字样,圆形方孔的工艺与中原王朝相同,钱币有龟兹文字,是典型的双语钱。
图③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奈良时仿照中国唐朝“开元通宝”铸造的银质货币,圆形方孔,仿唐“开元通宝”,其文字“和同开珎”用汉字隶书,意思是“和同年间开始流通的宝货。”
图④西班牙博物馆展品:凯撒银币
由凯撒随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作为对士兵的奖励。银币反面为象征凯撒征服高卢的战利品奖杯,左右各坐着一名高卢人俘虏,下方铭文是凯撒名号CAESAR。
请回答
(1)、分析图①、图④货币信息,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2)、从图②、图③中任选一枚货币,概述其史料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货币与文明交流之间的关系。(4)、如果要对凯撒展开历史研究,按照史料实证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多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A凯撒本人撰写的《高卢战记》虽为一手史料,但也仍需其他史料佐证
B凯撒政敌对凯撒的评价有个人主观臆断,不可作为参考资料
C莎士比亚戏剧《尤利乌斯·凯撒》中的文学描写有重要参考价值
D借助同时期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相关记载,能减少单一文化视角的偏见
E考古发现的凯撒时期的货币、雕塑和武器等都属于实物史料,单靠实物史料不能完全反映历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