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约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这种文字是;秦朝建立后统一使用文字。
-
3、学史使人明智。阅读下列关于项羽的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忍辱负重)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任选一首诗,归纳其包含的历史信息。(2)、你赞同哪一作者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同一历史人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
4、走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图1,填写图中①②③④空缺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事间的内在联系。(3)、据材料,概括你对秦朝的印象。 -
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西周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 B、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了晋国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西汉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
6、下列最适合三幅图片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历史典故出自( )A、炎黄阪泉大战 B、吴越争霸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
8、下图中鸟身人描绘的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下列关于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编写了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率汉军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 -
9、下列年代标尺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10、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时,查阅了大量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拓影。这位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商朝历史 B、秦朝历史 C、唐朝历史 D、宋朝历史
-
11、史前时期的人类生产、生活受到自然环境的极大制约和影响。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B、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人 C、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D、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
12、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 )A、种植庄稼 B、会使用火 C、烧制陶器 D、饲养家畜
-
13、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目标,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历史(选修4)》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什么?你认为材料三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并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材料五: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5)材料五中的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反映了学生的哪些诉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6)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
14、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
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西起义等。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先推倒满洲人所立北京之野蛮政府……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人人当致忠于此新建国家之义务。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编自邹容《革命军》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请从社会背景、组织基础、思想宣传方面,概括20世纪初中国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邹容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三,阐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15、中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中国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感,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明史》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之故。国会者,君与国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改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故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开国会析》
材料三:近年来,随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各个领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良性发展,可以为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体主张。(3)、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
16、下列各项中,属于新文化运动口号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自强”“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17、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这部宪法的是( )A、孙中山 B、黄兴 C、黎元洪 D、袁世凯
-
1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 )A、获得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允许列强派兵驻守使馆界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9、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87年;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日本正在进行政治改革 B、日本不断吞并中国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
20、下面文字节选自《伦敦新闻画报》,其评述的是( )
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