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人类的耕作工具在不断发生改变,当发展到以下哪个物品出现时,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A、骨耜 B、铁制农具 C、石器 D、青铜器
-
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
3、夏、商、西周三代有三个有作为的君主,也有三个末代暴君。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
4、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5、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全身心治理黄河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得到了民众的热爱。他是A、尧 B、舜 C、禹 D、李冰
-
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文帝和景帝继位后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
——摘自七年级上册2024版教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从①“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②“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实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
材料三: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1)、阅读材料一的两幅地图,写出战国形势图中①②对应的诸侯国。反映出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据材料指出这些技术进步起到什么作用?(3)、结合所学,写出与材料三中“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相对应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并说明这次改革对秦国崛起的作用。(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并说明这一时期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1)、根据材料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联盟首领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这种制度选拔首领的标准是什么?(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
10、经过数次战争,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还在南方越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南海、合浦、交险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这些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打击了匈奴势力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促进了中外交流
-
11、下面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文景之治 -
12、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观点与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勤俭治国,反奢侈浮华 C、西汉时期为了提高播种速度,发明了新型播种工具楼车 D、汉高祖的和亲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
13、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说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B、秦的暴政是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D、大泽乡起义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
-
14、《离骚》记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对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国破家亡的悲愤
-
15、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今天的中医一直沿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总结出这一方法的是:(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
16、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材料说明甲骨文(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C、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我国文字可考从商朝开始
-
17、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三星堆戴面罩青铜人像四川广汉出土
何尊
陕西宝鸡出土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18、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
1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出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景象,是因为修建了( )A、白渠 B、六辅渠 C、灵渠 D、都江堰
-
20、思维导图能够将信息和想法整理得更加清晰、有条理,使复杂的信息和概念更容易被记住,从而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早期国家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