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其所学,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运输手段”主要有哪些?分析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巴黎公社” B、玻利瓦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C、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 3、每年的7月14日,法国政府不惜巨资置办国庆典礼,举行阅兵仪式,发表纪念讲话。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       )
    A、召开三级会议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与秦相比较,也有损益变革……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通过以上制度、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在汉代得到了完善和巩固。

    (1)、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措施是什么?二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汉代与秦朝的关系。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大兼并”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举出一个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一改革?根据材料三,归纳本次改革在经济、军事上具体内容。并说明“商君”的改革对秦国的影响。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封禅书》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此制度选择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局面是从谁开始?他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西周哪项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 7、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帮助汉武帝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人物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秦始皇 D、主父偃
  • 8、史书记载,汉武帝下令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C、保障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 D、根除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威胁
  • 9、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B、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C、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D、有切实可行的纲领
  • 10、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治世。以上材料反映的是这个治世局面的(     )
    A、历史背景 B、主要经过 C、历史影响 D、主要表现
  • 11、通过以下表格,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时间

    内容

    汉高祖时期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文景时期

    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勤俭治国

    A、依法治国 B、休养生息 C、勤俭治国 D、严刑峻法
  • 1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B、秦朝军队战斗力不强 C、秦朝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六国残余势力反扑
  • 1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B、商鞅 C、汉武帝 D、秦始皇
  • 14、“虽然他的帝国最终只维系了14年,但他的制度却成为后世所有帝王将相参照模仿的对象。”材料里的“他”在中央建立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禅让制度 D、郡县制度
  • 15、由下图可知,当时导致南北方原始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耕种工具 B、自然条件 C、政治制度 D、经济水平
  • 16、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战国的重要改革】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秦朝的改革创新】

    材料三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统一文字

    材料四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此事件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权力?并指出图二统一之后的文字名称及其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地方长官是由谁任命的?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2)、读下面的示意图,完成填空。

    (3)、将下列图片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配对填写。

    考古发现

    推论

    ?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 18、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片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天府”是指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主要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什么水利工程?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变?
  • 19、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 20、“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流沙》中的诗句。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七雄”的是
    A、燕国 B、赵国 C、秦国 D、晋国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