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二: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2)材料二中的等级制度叫什么?并指出婆罗门、刹帝利分别掌管哪些事务?材料三:“民主”一词也是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这时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则无法拥有公民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这个城邦在谁主政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反映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亚、欧政治制度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
2、美国独立之初,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这表明当时美国需要( )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C、确立三权分立制度 D、解放广大黑人奴隶
-
3、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教士属于当时法国的第一等级,贵族属于第二等级,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材料说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国王残暴统治 B、启蒙思想影响 C、财政赤字严重 D、阶级矛盾尖锐
-
4、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5、在哥伦布看来,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这些原住民知道了如何讨价还价;妇女们开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房屋也保持了整齐和干净,并且他们开始形成了政治观念。这一言论体现出哥伦布( )A、对殖民主义的破坏性进行掩饰与美化 B、认为殖民者以传播先进文明为出发点 C、推崇殖民主义是美洲进步的历史动因 D、承认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
6、歌曲《沙漠骆驼》中唱道:“我要穿越这片沙漠,找寻真的自我。身边只有一匹骆驼陪我……漫长古道悠悠,说不尽喜怒哀愁”,在沙漠古道上行走的商人主要是( )A、古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奥斯曼人 D、日耳曼人
-
7、8世纪中期,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说明(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港口 B、巴格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C、阿拉伯帝国把世界连成了一体 D、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
8、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写道:“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社区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社区之间很少交往。”材料中“社区”指的是( )A、希腊城邦 B、西欧庄园 C、西欧城市 D、雅典卫城
-
9、美国学者罗德尼•斯塔克在《基督教的兴起:一个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再思》一书中提出:“基督教之所以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复兴运动的主力,其原因在于基督教向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完全脱离民族色彩的一统文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基督教“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复兴运动的主力”的原因是,它( )A、倡导爱和慈善的核心教义 B、能够为遭受苦难的人们提供慰藉 C、拥有数量众多的忠实信徒 D、适应了罗马帝国文化一统的需要
-
10、在古希腊神话中,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多数神灵更具人性,权力大于人类,但却有着人的形体,甚至会相互嫉妒。这说明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A、“神权至上” B、体裁多样 C、源于生活 D、“神人同形同性”
-
11、伯里克利在《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说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 )A、抽签选举 B、建立津贴制度 C、实行“什一税” D、实行陶片放逐法
-
12、如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几位法老金字塔的塔高统计表,从它们的高度变化上可以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金字塔
塔高
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146.6米
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哈夫拉金字塔
136.5米
第四王朝第五位法老孟卡拉金字塔
65.5米
A、人口减少 B、外族入侵 C、科技衰落 D、王权衰落 -
13、如图所示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B、都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C、都反映文明之间的交融互鉴 D、都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原则 -
14、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A、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城市国家 C、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
15、“秦兴也勃焉,秦亡也忽焉”,阅读下列秦朝兴亡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下表为秦始皇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259年
1岁
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47年
13岁
继位
公元前246年
14岁
开始修建皇陵,即后来的秦始皇陵
公元前236年
24岁
开始征战天下
公元前230年
30岁
开始灭六国,旨在一统天下
公元前220年
40岁
书同文,车同轨
公元前215年
45岁
开始夺取河套地区,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公元前213年
47岁
下达《焚书令》
公元前210年
50岁
驾崩
材料三 秦统一后,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 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变法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中的年表信息,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对秦始皇进行评价。(贡献+过失+总评)(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4)、综上所述,总结你从秦的历史兴亡中得到启示。 -
1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战国末年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间。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变化后的社会状况及推动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发展的原因和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给教育事业留下了“绝大的影响”的贡献。(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 -
17、识图解史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想象图。

图一 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图二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想象图
材料二
图三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上神人兽面纹 图四 陶寺古城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材料三

图五 大禹陵(浙江绍兴东南的会稽山)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的变化。(2)、如上图,我国两处遗址出土的文物,说出你所解读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3)、请给图五历史人物写一段简短的杰出历史人物推荐词(事迹或贡献)。 -
18、按照周礼的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该事件反映了( )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
-
19、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西周 B、②——商朝 C、③——春秋 D、④——战国 -
20、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发现了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处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建筑材料,了解以上信息要依靠( )A、化石遗存 B、神话传说 C、文字材料 D、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