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良渚古城的墓葬群中,贵族墓地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普通墓地中的陪葬品极少。这一现象说明( )A、统治阶级占有所有部落资源 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原始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战争导致大量部落成员死亡
-
2、下列现象能够反映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是( )A、打制石器 B、人工取火 C、定居生活 D、青铜器皿
-
3、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请指出古人类郧县人的生活时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
4、人类通过探索,不断扩大活动空间,同时加强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图。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扩张,欧洲各国从殖民地掠夺原料,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制成品,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在贩奴过程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分的条件。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欲耀(张扬)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列举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家及其事迹。(2)、材料二示意图中B处航程中贩运的“货物”主要是什么?D和E分别是什么地方?(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有何影响?(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
5、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年
豪放、刚健、雄伟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渲染下所弥漫的复古与创新的气息,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为近代科学建立了良好的治学传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削弱了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
——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2)、任选材料二表中一组信息,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文主义”的内涵。(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人文主义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6、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庄园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
材料二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随着农村和城市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手工工场主和商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西欧经济变得十分活跃。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所属群体。并说明庄园的特点。(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租地农场是如何出现的。并指出租地农场主与农业工人之间的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变化。指出图二的生产的特点。(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层。城市中的富商巨贾抬高自己的身份的手段。 -
7、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图二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A、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B、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C、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D、都是奴隶制帝国 -
8、“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叫“瓦尔那”,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哪一文明的社会状况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英国就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眼睛盯着过去,但行走的方向是前方。对立的力量一直都在激烈地冲突,但最后却能彼此妥协。”
材料二 在大革命爆发后的八十多年时间里,法国顺应潮流彻彻底底地抛弃了传统的封建君主制,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到现在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经君主制、非常共和、宪政共和、寡头制等多种政体演变,直到1875年正式建立共和制。
——摘编自范佳男《英国渐进革命与法国激进革命的比较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倒退着往前走”的表现。(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潮流”一词的时代内涵。(3)、有人说“法国的共和制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你赞同该观点吗?综合上述探究,说出你的理由。 -
10、近年来美国不断通过有关人权问题的决议议案,指责其他国家不尊重人权, 并对这些国家指手画脚,要求这些国家采取措施,改善人权状况。美国自己人权状况如何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 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 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独立宣言》发表之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了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后制定了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是在那一股热情澎湃的激流中获得解放。可是在那以后,我们都被遗弃了,变得孑然一身……那为保障我们的民权和财产权而日益显得必不可少的选举权,却被用暴力和欺骗的方法从我们手中夺走了……与此同时,白种人进行着一种有计划的阴谋来摧残黑人的教育,在那大吹大擂的所谓“普及教育”的制度下,现今美国有三分之二的黑人儿童却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
——摘自《1765—1917年的美国》
(1)材料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什么诉求?《独立宣言》由谁起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指出材料二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意图
阿拉伯帝国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地区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历代哈里发奉行相对开明的文化政策,不惜重金奖励学术,延揽人才,设置科学文化机构。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如没有他们,欧洲就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前进步阶段的角色。”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
(1)、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帝国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有利因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主要贡献。(3)、依据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主题,请再举出相关史实一例。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代意义上说,所谓纸,指植物纤维原料经机械处理(切断、舂捣)及化学处理(碱液蒸煮),再制浆、抄造、干燥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片状纤维制品。
——摘编自华觉明、冯立昇《中国三十大发明》
材料二 世界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书写材料
国家和地区
出现时间
类型
制作工艺流程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莎(suō)草纸
莎草茎削皮、切片、浸泡,两层垂直排放,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捶打、重压、干燥、浮石磨光即成
古希腊
公元前2世纪
羊皮纸
羊皮浸泡下灰水去毛除脂,专用木框极力拉伸、干燥、固定而成
中国
东汉时期
蔡侯纸
①切割②洗涤③浸灰水④蒸煮⑤舂捣⑥制浆⑦抄纸⑧晾纸⑨揭纸
(1)、有人认为,古埃及、古希腊等地区早在中国之前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纸”。据上述材料,你是否认可此观点?请说明理由。(2)、古代各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请举出古埃及、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
14、下面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
15、如下图所示知识结构反映的主题是( )
A、英国殖民霸主的建立过程 B、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殖民争夺 C、英国与西班牙的殖民争夺 D、三角贸易带来资本原始积累 -
16、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B、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C、《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
17、《汉谟拉比法典》中除了有维护王权、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条文,还涉及借贷、租田、婚姻家庭、商业关系等多个方面。材料表明( )A、法典的内容系统完备 B、法典具备调节社会关系的职能 C、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较为活跃
-
18、以下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关系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定期泛滥、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B、河水涨落→发明象形文字 C、测量水位→发展天文学 D、洪水退后土地计算→医学发展
-
19、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者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昂扬,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理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据材料一概括人们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这场战争性质。材料二: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巨额资产,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
(2)据材料二归纳一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建立起的国际新秩序。材料三: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会议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领土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什么目的?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
20、
材料一:宣告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1)材料一中欧洲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指什么?该制度最早在哪一国家确立?材料二: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就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三:“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显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3)面对内忧外患,日本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请问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日本这次改革对中国有何影响?这次改革对我国当今社会建设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