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2、对美国历史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这部宪法“制衡最大化”的具体体现是( )A、总统不能连选连任 B、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 C、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D、不承认印第安人有相等的政治权利
-
3、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可以提炼的信息是三角贸易( )
A、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B、运送黑人路线和哥伦布远航的路线一致 C、是亚非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 D、源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
4、如图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形象端庄而朴实,头上没有光环,衣着朴素,表情温柔,而旁边的教皇则身着锦袍,欢迎的姿态略显虚伪。这一绘画作品( )
A、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B、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C、诞生于18世纪之后 D、坚持神本主义的风格 -
5、历史地图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哈里发既是帝国元首又是宗教领袖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850年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13世纪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6、“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材料表明( )A、受列强侵略被迫西化 B、学习范围广、规模大 C、完全照搬西方模式 D、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
7、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疆扩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前身是罗马共和国 B、版图一直在扩大 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 D、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8、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语言有它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就源于(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9、《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现代反思》里写道:只要尼罗河定期泛滥,水位高度正常,农业就能丰收,经济和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甚至能够积累相当多的财富。这种简单的农业生产使古埃及人失去了改进生产工具的动力。作者的观点是文明的延续发展应当( )A、提高生产难度 B、不断积累财富 C、相互学习借鉴 D、具有忧患意识
-
10、科学理论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真理·旗帜”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制作的资料卡,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卡1
1848年2月19日,伦敦瓦伦街19号,哈里逊印刷所,正在悄悄印刷一本小册子。小册子是德文的,绿色封面,只有薄薄23页,首次印数仅几百册,它们油墨未干,就被分发到各国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
——据山西大学党委宣传部
资料卡2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信仰、理想变成现实,开创了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据《人民日报》
资料卡3
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仅在于拿了农民多少粮食,而且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人民出版社:《列宁全集》
(1)、指出资料卡1中“小册子”的名称,并概述其历史意义。(2)、谈谈你对资料卡2所说的十月革命“开创了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的理解。(3)、概括资料卡3中的“粮食税”出现在是哪一经济政策中,说明其实施后给苏俄带来的变化。(4)、综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真理·旗帜”的认识。 -
11、从17世纪到20世纪是资本主义确立、扩展并加快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据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够反映英、法、美资产阶级诉求的法律文献,概述三国革命带来的共同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重大事件,说明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3)、据材料三概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
12、14世纪至17世纪发生在西欧的诸多事件,塑造了欧洲历史的新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据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三: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力量,概述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开辟①②③航行路线的航海家,概述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发展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
13、1929—1937年,苏联各类专门学校共培养91万余名技术人员;1926—1939年,苏联工程师增加7.7倍。上述成就( )A、提高了国民科技素质 B、适应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使苏联科技领先世界 D、推动了苏联模式的形成
-
14、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了西方的《天演论》,其中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英国的( )A、巴尔扎克 B、达尔文 C、伏尔泰 D、贝多芬
-
15、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最热闹的地区,也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这段材料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促使贫富分化加剧 C、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D、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
16、“到1860年前后,美国南方制度不仅与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理念格格不入,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材料中“美国南方制度”指的是( )A、农奴制 B、奴隶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征兵制
-
17、纪念碑作为一种纪念性建筑或雕塑,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位于美国来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
位于哥伦比亚玻利瓦尔广场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的人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
18、“煤烟曾折磨大不列颠……100多年之久,以烟煤为燃料的城市……无不饱受过数十年严重的大气污染之苦,消耗着大量的氧气”。烟煤的大量应用直接源于( )A、蒸汽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火车的运行
-
19、纺纱机经过不断改进,使纺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从而使织布的速度显得落后了。1785年,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的速度提高了40倍。这可用来说明( )A、技术革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变化 C、生产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D、技术发明推动工厂制度建立
-
20、下图为1806年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法国的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该漫画旨在揭示拿破仑战争( )
A、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 B、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废除了欧洲各地的封建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