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希腊哲学家成就突出,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学者,其中有一位,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克利斯提尼 D、苏格拉底
  • 2、他设想,如果把水分割成越来越小的水滴,最终会是再也没法分割的“水粒”。因为表面上看是连续的物体,都是由不连续的最小粒子(原子)组成的。材料中的“他”是(       )
    A、德谟克里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亚历山大
  • 3、斯巴达克是一名角斗士奴隶,他于公元前73年发动的奴隶起义产生的影响是(     )
    A、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B、使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经济大危机 C、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D、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灭掉了迦太基
  • 4、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他建立了(     )
    A、财产等级制度 B、抽签选举制度 C、津贴制度 D、四百人议事会
  • 5、公元前6世纪,印度北部释迦族的王子创立佛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     )
    A、众生平等的思想 B、唯才是举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忍耐顺从的思想
  • 6、印度某电影情节:男主人公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向神哭诉道:“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这反映出种姓制度下(     )
    A、职业世代相袭 B、社会秩序规范 C、政治统治严苛 D、社会分工明显
  • 7、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是法老,他(     )
    A、命人建造了金字塔以观测天象 B、集军政宗教大权于一身 C、听命于祭司 D、创造了璀璨的古埃及文明
  • 8、关于古埃及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从未间断 B、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太阳历 C、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为“金字塔”,象征着其无限的权力 D、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及文学艺术作品。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人物

    路线

    成就

    迪亚士

    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填序号)

    到达印度

    哥伦布

    (填序号)

    环球航行

    (3)、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描述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件带来的影响。
  •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欧亚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阿拉伯文明的一项文化成就?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归纳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谈谈拜占庭文明的衰落给我们什么启示?
  • 1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是把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学说》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四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到12世纪以后……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材料二中的“我们的城市”是指哪个城邦?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该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分析该制度有何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回答,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达到目的?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世俗学校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 12、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 13、有学者认为,14世纪到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与这两个“发现”相对应的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三角贸易 C、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D、三角贸易、启蒙运动
  • 1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 15、某班同学在进行《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指出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     )
    A、《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典合集 B、《新法典》——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C、《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法学汇纂》——指导法律文献的学习
  • 16、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这一年是处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
  • 17、有助于研究下图所示地区文明发展的直接材料是(     )

    A、著作《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B、电影《空中花园》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纪录片《巴比伦的火》
  • 18、辛亥革命是中国步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据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概括,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体现了哪些原则?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青年说“中国革命成功了”的依据有哪些?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 1 他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他对外主持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 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了一系列企业,筹建了新式海军。

    图 2他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他 曾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 想。25 岁时,曾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图3他曾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救 人。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 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中的文字介绍,分别指出图1、图2、图3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三位历史人物的探索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三位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谈谈你的认识。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天,来自欧洲的两个强盗来到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   清末有人画了一副《时局图》,有人为这幅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材料三   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越加严重,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加紧侵略扩张。中国边疆普遍受到列强侵略的压力,面临国土沦陷的危险。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决定武力侵台。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奋起反击。日本从中国勒索50万两白银后,从台湾撤兵。

    材料五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英两国觊觎中国西部地区,竟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支持阿古伯侵略政权,19世纪70年代,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后来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痛击侵略者。不久,阿古伯兵败身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材料六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后来派兵入越抗法。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是,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1)、材料一的情景出现在哪一场战争中?材料二的情况出现在哪一场战争后?
    (2)、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次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危害?
    (3)、你能从上述史事得出什么启示。
    (4)、根据材料四,指出列强侵略中国边疆的历史背景。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六“□□□”所指的著名人物。
    (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的共同作用。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