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考古学家发现二里头遗址木结构排水暗沟,如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有陶土排水管道,这说明(     )
    A、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先秦时期农业灌溉技术发达 C、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很先进 D、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 2、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农业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下列最可靠的史料是(     )
    A、回忆录 B、遗迹遗存 C、纪录片 D、文字史料
  • 3、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粟、稻 B、粟、小麦 C、小麦、玉米 D、玉米、稻
  •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面的考古发现可以分别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使用磨制石器 B、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知晓农作物种植 C、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知晓农作物种植 D、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饲养家畜
  • 5、这一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的北京,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该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半坡人
  • 6、2022年9月,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勋县人”3号(     )
    A、勋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该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勋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 D、该遗址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7、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省的一个山沟里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经测定(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8、近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再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战役?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下列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姓名:林则徐

    事迹: ____

    姓名:       ____

    事迹: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姓名:洪秀全

    事迹:     ____

    (3)读下列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4)中国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大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 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将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与下列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正确对应(填序号即可)。

    材料二:洋务派人士上书清政府奏折摘编:“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李鸿章

    “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益民生自用。”

    ——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三,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4)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近代史的特征。

  • 10、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古代史。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受尽磨难。下列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11、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到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 12、高帆搜集到几张历史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 13、下表展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导致的影响是(     )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阻碍了社会发展 B、推翻了清朝统治 C、参加了世界大战 D、导致了军阀混战
  • 14、孙中山曾在《讨袁檄文》中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是因为袁世凯(     )
    A、复辟帝制 B、任临时大总统 C、围剿护国军 D、镇压二次革命
  • 15、有人说“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活动在这里发生并影响全国。以下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创办《青年杂志》     ②创办《申报》     ③淞沪会战   ④创办黄埔军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有学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派别时指出:“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该派别的核心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B、变法维新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 17、随着洋务企业的开办,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也效法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雇佣工人、开设工厂。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B、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目的是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18、著名学者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梁启超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由此可见,甲午中日战争(     )
    A、开启军事近代化 B、破坏了社会经济 C、促进了国人觉醒 D、打击了清朝统治
  • 19、抢夺利权、强租海港、瓜分狂潮、投资设厂等现象在中国纷纷出现,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 20、

    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右侧结构图是秦始皇开创的什么制度?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3)为巩固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削弱材料中的两股势力的?
    (4)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请用史实加以论述。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