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南京中山陵,其平面是呈“警钟形”,意在“警钟长鸣、唤起民众”。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为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的挽联,这位海军将领是( )A、陈化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
3、下图漫画形象地解释了我国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天朝土地制度》 C、《资政新篇》 D、《资治通鉴》 -
4、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1)、指出图一文物属于哪种史料(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一个关于早期国家的怎样结论?(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巨变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在秦国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第三》
材料三 百家争鸣本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 “秦国无敌于天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说一说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
6、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C、提高社会生产力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
8、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体现了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体现了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体现了良渚文化手工业已十分发达 -
9、考古学家在山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牙雕蚕,该牙雕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是呈现吐丝的蚕形。据此可以推测仰韶文化时期( )A、先民能够养蚕缫丝 B、已经可以制作衣裳 C、家庭养蚕业已出现 D、农业出现精细分工
-
10、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
A、种植水稻,兼有饲养家畜 B、刀耕火种,形成早期文明 C、精耕细作,形成农业文明 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
11、
某校开展“史论结合.世界近代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任务一【基本史实构架】
(1)写出思维导图中反映★处两例典型的历史事件。任选其一并列举其中两例著名的代表人物。
任务二【史论结合证实】
(2)据思维导图及相关史实,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并能反映历史趋势的事件,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写作示例:题目
选择史实:2个及其以上
论述:阐述史实和题目的关系
总结:综上所述,再呼应下题目
-
12、
某班级组织“花样学历史”活动,请你参与环节并完成任务。
【情景一关注学术前沿】
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建成,因为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从未.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国家……直至1789年——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了联邦政府,这一中央政府凌驾于各州之上,它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并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摘编自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国史》等
(1)据情景一结合所学,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的意义?
【情景二深读课程标准】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2)指出情景二材料所述史实首先发生在哪一国家。分析为什么是这一国家?
【情景三构建思维导图】

——改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3)据情景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概括该工业革命的特点。
【情景四学习方法运用】
(4)除上述方法外,请列举出两种你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
13、
某学校开展“古代世界文明”学术探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一【文明古国】
“地球上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摘自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1)据活动一,指出“小亚细亚”是古代哪一文明古国?请列举出该古国的典型文明成就?(列举2个即可)
活动二【文明的模仿】
7世纪中期,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____。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诵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写出活动二横线处事件的名称。简述该事件的影响。
活动三【文明的交流】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
(3)据活动三,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4)综合上述活动,简单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
14、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的时空坐标。其中“口”处应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共产党宣言》 -
15、下图是美国《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意在强调的政治原则( )
A、天赋人权 B、分权制衡 C、总统集权 D、法律至上 -
16、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与该图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17、公元七世纪初叶,阿拉伯人在圣战的旗帜下,开始了气势磅礴的征服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就摧毁了波斯帝国,重创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下材料中“圣战的旗帜”是指(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佛教
-
18、从12世纪晚期开始,日本“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政权的统一 B、大化革新的推行 C、幕府统治的形成 D、武士成员的出现
-
19、814年,帝国统治者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据此判断,材料中的“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罗马帝国
-
20、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项目学习,出现了如下关键词条。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著名人物是( )
创立逻辑学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德谟克里特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都 D、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