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有关北京的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泰晤士报》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A、三大战役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材料二

    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碳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确实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资本家荣毅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身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被称为什么?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优势,能够显著吸引壮大旅游、商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铁有效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对人口流动也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的中小城市(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也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成为助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手。

    ——摘编自陈东琪《发挥高铁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高铁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综上所述,请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一条合理建议。
  • 5、抢险救灾

    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时代使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用: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洪水、地震、突发疫情等威胁时,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抢险救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 6、结束标志:1976年中共中央粉碎反革命集团。
  • 7、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谈判的代表:
  • 8、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的重要里程碑。
  • 9、1971年7月9日,一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起飞向西飞行的美国专机,在空中突然掉头直飞中国,开始了神秘的“破冰之旅”。请你判断,飞机上应该有(   )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华盛顿 D、戴高乐
  • 10、2024年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向时任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时表示:“吉米·卡特前总统是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决策者。”在卡特前总统任期内中美正式建交。据此可知,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的任期是(   )
    A、1969年—1974年 B、1974年—1977年 C、1977年—1981年 D、1981年—1989年
  • 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直接促进了(   )
    A、传统手工业快速发展 B、国内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C、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D、农业生产技术停滞
  • 1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1997年
  • 1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 14、下面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决定建立人民大会堂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下列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上甘岭战役
  •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为唐朝时期的釉陶载乐骆驼:驼背上是由5个汉、胡成年男子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人在演奏胡乐乐器。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三 他在撰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并亲自实践。该书共18卷,附有插图123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书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锌技术,引起了欧美化学家的注意。

    (1)、材料一所示图片属于什么陶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请你选取其中一项发明,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论述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天工开物》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巨著?其被誉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 17、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了解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反击俄国,镇守东北]

    材料一 清初,俄东部有罗刹(清朝对俄国的称呼)者,由东洋海岸收毳(兽毛皮)矿之贡,抵黑龙江北岸,据雅克萨、尼布楚二地,树木城居之,侵扰诸部,“剽劫人口,抢掳村庄,镶夺貂皮,肆恶多端”。

    ——韩哲虎、郝文军《雅克萨之战——历史视域下的盛世危机》

    [统一台湾,安定东南]

    材料二

    1622年

    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

    1624年

    荷兰人占领全部台湾

    1662年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1683年

    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

    1875年

    清政府将台湾同胞为纪念他所建的“开台圣王庙”,大规模扩建为“延平郡王祠”,列入国家祭奠

    ——根据白至德编著《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帝国余晖·中古时代(清)》整理

    [治理西藏,巩固西南]

    材料三

    文成公主入藏    立唐蕃会盟碑     册封藏传佛教首领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东北边境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解决问题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姓名,并分析台湾同胞纪念他、清政府将他的祠堂列入国家祭奠的主要原因。
    (3)、有学者指出:西藏地方自唐以来就与中央政权发生联系,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请任意选择材料三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材料二 隋唐以前的各朝……宰相的权力是“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但隋唐以后的历代,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成熟,相权开始逐步削弱,皇权逐渐强化。

    ——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三 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四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1)、材料一中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的创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所述的“相权开始逐步削弱,皇权逐渐强化”的现象在宋太祖和明太祖时期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元代行政体制指的是什么?在元代这一行政体制下,居住在今山东、山西和河北地区的人民处于哪一机构的管辖之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19、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一个课题,专门搜集了“关汉卿与《窦娥冤》”“汤显祖与《牡丹亭》”“唱、念、做、打”等资料。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清代的思想成就 B、文学体裁的变迁 C、明清的休闲娱乐 D、戏曲的发展历程
  • 20、清乾隆十年(1745年),全国人口约1.7亿人,到乾隆五十年(1785年)约2.9亿人。对此,朝廷要求广种甘薯等高产作物。可见,朝廷的这一举措是为了(     )
    A、促进商业繁荣 B、发展手工业 C、缓解人口压力 D、抑制土地兼并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