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D、“主张法治”
-
2、“他生当大变革的时代,又遇着信任专一的孝公,使他能够放手做去,收到了莫大的功名……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由于他变法的后果。”“他”是( )A、张骞 B、商鞅 C、管仲 D、张仲景
-
3、图1、图2所示的文物共同印证了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高超 B、政治局势稳定 C、社会经济繁荣 D、社会等级森严
-
4、关于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禹继任夏王,“公天下"变"家天下” B、汤任用贤人姜子牙,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东周
-
5、相传,神农氏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的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懂得人工取火
-
6、下列不符合河姆渡人生活实际的是A、生活在长江流域 B、居住半地穴式房子 C、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D、懂得使用天然漆
-
7、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描述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两个表现。(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思想之光】
材料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文史之萃】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2)、“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信息卡的“他”指的是何人?“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4)、如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写出作者及该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知或态度。 -
9、中国古代在长期的治国理政中凝结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载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这些新建的“殖民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 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他一方面北击匈奴,一方面用兵岭南,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为了巩固统一,结束六国异制的局面,秦始皇还“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在秦国官制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套新的政府机构。其次,广泛地推行郡县制,将地方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下。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1)、材料一中“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周时期“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
10、下列文化遗产中,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又吸收外来宗教造型特点的一项是( )A、良渚古城 B、秦陵兵马俑 C、都江堰 D、云冈石窟
-
11、大同市博物馆收藏了北魏墓群出土的出行俑,其中人物俑身着胡装,头戴风帽;洛阳博物馆收藏了北魏重臣杨机墓出土的彩绘出行俑,其中女立俑的襦裙式着装体现了汉装儒雅宽博的特点。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
12、《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材料描述的战役(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3、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下图中单元标题横线处应填(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_____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4、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巡查郡县,具备监察权。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委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说明秦汉监察机构( )A、有效管辖边疆地区 B、加强诸侯国的管理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依法执行监督职权
-
15、图中漫画反映了西汉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影响是( )A、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 B、动摇了中央集权统治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形成了统一的君臣思想
-
16、秦初将天下划为36郡,后又陆续增至48郡,其中包括蒙恬北击匈奴后,以及统一岭南之后增设的南海、桂林、象3郡。由此可见秦朝( )A、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B、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C、行政机构不断细化 D、政治制度日趋完善
-
17、下表所示内容是张华同学查阅到的不同时期对秦始皇评价的史料。据此可知,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出处
评价
(秦代)李斯《会稽刻石》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
近现代某历史学家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秦始皇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A、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 B、受评价者的个人素养影响 C、未形成客观科学定论 D、受时代背景和立场的影响 -
18、日全食,又称日全蚀,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2024年4月8日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洲上演,专家预测下一次日全食将发生于2044年8月23日。追本溯源,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记载在( )A、《春秋》 B、《诗经》 C、《离骚》 D、《黄帝内经》
-
19、“都江堰是至今在用的古代引水工程。它的无坝引水,疏而不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述材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B、成功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患 C、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D、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
-
20、下图是与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有关的漫画。该成语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 )A、思想繁荣 B、遵守礼制 C、王室衰微 D、科技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