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记》中记载“夏桀为虐政淫荒”,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周幽王“褒姒不好笑……幽王为峰燧大鼓……褒姒乃大笑”,由此可知,这些统治者都(     )
    A、鼓励农业经济的发展 B、实行残暴昏庸的统治 C、与周边国家进行战争 D、缺乏相应的治国经验
  • 2、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它”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阪泉之战
  • 3、以下分别是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水平 B、日常作息 C、劳动工具 D、地理环境
  • 4、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我国境内的古人类”笔记。与该笔记有关的古人类是(     )

    生活地区:云南元谋

    距今年代: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早期智人
  • 5、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19世纪60年代,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对于洋务运动,学界讨论莫衷一是。有人肯定洋务运动,认为它是中国第一场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也有人认为它是统治阶级发动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作为观点,以两个及以上有关史实论证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6、

    一页传记、一张照片、一份报刊、一座城市都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凤中初二某班学生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传记述平生】

    关天培(1781—1841),民族英雄。1803年关天培考取武庠生,此后逐步拔擢为副将。1834年授予广东水师提督的职位。一到广东,关天培就全身心投入调研与整顿海防工作。在朝廷还在讨论是否禁绝鸦片的时候,关天培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查拿烟贩,后与林则徐形成了禁烟运动的“铁三角”。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与英军在虎门浴血奋战,以身殉国,朝廷追谥“忠节”,加封振威将军。在他的家乡淮安,人民修建了“关忠节祠”,世代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摘编自张德顺《悲情式的民族英雄——关天培》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B:关天培整顿海防、抗击英军,做出卓越历史贡献,得到了家乡人民的爱戴。( )

    C:关天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一开始就得到了朝廷的坚定支持。( )

    【照片记过往】

    图1

    (2)图1中所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一页。根据材料,指出该不平等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签订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报刊传思想】

    图2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人物的姓名及他所领导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图中报刊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城市铭精神】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     )时期

    民国时期

    江宁-建康-集庆路

    应天府-南京-江宁

    天京

    南京、中山城(未使用)

    ——摘编自卢海鸣《南京历代名号》

    (4)南京既是六朝古都,也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写出南京城改名为“天京”的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时间+事件”的形式,任意列举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两件大事。

  • 7、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清朝皇家园林的总称,主要包括圆明园、畅春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它们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园林艺术的典范和代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沉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材料一中的“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圆明园”与哪一次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联军发动此次战争的根本目的和借口。

    材料二   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海军经费就被挪用来修建颐和园,以作西太后晚年休憩游乐之地,海军从此即未添置新舰。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前六个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请求改装铁甲船镇远与定远上的大炮,需银61.3万两,可是海军衙门一文不名。这年四月李鸿章组织海军大校阅,发现中国的海军全无新舰,既无法和英美法俄的海军比,也无法和蕞尔小邦的日本比。对日作战需要海军,海军既然如此,怎能宣战呢?而这些考虑也导致了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错误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丁中江《列强逐鹿朝鲜》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三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也就是(戊戌)六君子赴刑就义的那天,慈禧太后决定推迟返回颐和园的时间。八月十九日,她开始对光绪帝和珍妃(支持光绪皇帝进行变法的妃嫔)两处太监进行整肃,以狠毒且违反《大清律》的刑罚将四名太监活活打死,她与光绪帝、珍妃的关系降至冰点,原有的亲情已不复存在。大体可以断定,八月二十三日起,光绪帝已被软禁至中南海的瀛台。此后,在慈禧太后的注目下,他彻底空有皇帝的名号,而不再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力。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3)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

    A:因违反《大清律》,慈禧与光绪的关系恶化。( )

    B: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光绪帝失去政治权力,成为了台前的傀儡。( )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宣布退位,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此后在袁世凯的强烈主张下,民国政府给予数条《清室优待条件》,其中包括“保留大清皇帝的尊号”“皇帝移居颐和园后侍卫人等照常留用”“清朝皇族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每年由民国政府拨给400万元”等条款,孙中山、黄兴等革命者感到奇耻大辱,这也是辛亥革命的一大遗憾。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五   2007年8月初,香港苏富比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各界一片哗然。最后经过和拍卖行的协商,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元购得,并将其捐赠给国家。2020年12月,马首铜像重回圆明园,在圆明园正觉寺展出。我国开启“国宝工程回归启动仪式”后,截至2023年,我国有1800余件(套)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5)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文物遗失海外到当代文物回家,谈谈你的认识。
  • 8、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用“三个伟大”来评价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 9、1903年,来自重庆的年仅18岁的他出版《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章太炎为之作序。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邹容 B、徐锡麟 C、陈天华 D、蔡元培
  • 10、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     )
    A、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总理衙门奉行传统外交理念 D、清政府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 11、义和团的宣传品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之而后快。”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特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是(     )
    A、爱国与自强 B、抗争与进步 C、爱国与排外 D、愚昧与落后
  • 12、英雄应该被历史铭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因弹药即将用尽,率舰队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以身殉国的将领是(     )
    A、林则徐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洪秀全
  • 13、小武同学在研究“左宗棠收复新疆”课题时想加入一些史料充实内容,以下可以作为研究该问题的可信史料的是(     )
    A、纪录片《左宗棠》 B、人物传记《左宗棠传》 C、舞台剧《左公柳》 D、出土文物《左公碑》
  • 14、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 15、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文同学对比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自上而下开展的改革     ②都注重于新式军队的培养

    ③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都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6、一位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为(     )
    A、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缺乏有效的纲领指导 D、军事战略决策失误
  • 17、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虽并未如英法一样正式出兵中国,却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整个清末侵华列强中的最大赢家。“最大赢家”赢得的最大利益是(     )
    A、协定关税 B、巨额赔款 C、开设工厂 D、大量领土
  • 18、初二的同学们在参观重庆市禁毒教育基地时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观察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该照片中所纪念事件的真实情况(     )

    A、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外来侵略战争 B、该事件的发起国家是英国 C、事件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该事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见下表

    记述

    文献出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庄子》

    材料三   孔子,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仁”。孔子所阐述的“仁”,含义极为丰富,其中“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孔子强调,“仁”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在情感和道德自觉,也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他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此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孔子将“仁”与“礼”紧密联系,主张通过自我克制,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此外,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教育在民间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了教育的规律和经验,并提出了诸多教育主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在战国时期,众多学派如墨家、法家和道家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来应对社会问题。请根据材料二以及你的知识储备,对这些学派的思想主张进行概括和总结。
    (3)、请仔细阅读材料三,并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然后结合该材料内容以及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论述。在撰写时,请确保你的观点表述明确,能够将历史事实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并且论述过程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 20、在春秋时期,尽管政治局势动荡且军事冲突不断,但这一时代同样目睹了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与变革。请仔细审阅所提供的资料,并依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都具备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这些进展又将如何影响诸侯的势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哪些演变?并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3)、基于材料三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益处与弊端。
上一页 954 955 956 957 9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