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种,还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2、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 3、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材料理念最为相似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商鞅 D、墨子
  •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北京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

    A、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B、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C、北京人的外貌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D、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5、下边的形势图可以用于研究(     )

    A、国家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西周的制度 D、春秋的争霸
  • 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公元前771年”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国家兴盛的原因 C、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 7、以下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共同说明(     )

    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shu :高粱)酒”……

    二里头遗址(夏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出土的酒器:陶盉(he)和铜爵

    A、夏朝时已经有余粮用于造酒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 C、夏王桀喜好饮酒而统治残暴 D、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 8、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下列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学派是(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 9、下面文本框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远古传说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战国七雄
  • 10、汉朝初期,北部地区戍边战士每天维护并守卫着长城一带的烽火台,这是为了(     )
    A、征收赋税 B、防御匈奴 C、抗拒洪水 D、防御沙尘暴
  • 1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
    A、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主张减轻农民的赋税 C、让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D、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执行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执行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三:袁世凯新修订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他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阐发的三大主义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历史文献?该文献有何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修订这两部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鸿章大事年表(部分)

    1865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官督商办。

    1880年,奏设电报总局于天津。1881年,修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1895年,与日本代表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奉命北上与八国联军谈判议和。

    ——摘选自《李鸿章年谱》

    材料二: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李鸿章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他参与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1号封面和目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非想象的。中心就是民主与科学。

    ——摘编自《青年杂志·敬告青年》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如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摘编自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表中图文内容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概括《青年杂志》寄语青年人的核心思想。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的一大”召开的地点。说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在何处(任举两点即可)。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戊戌变法阶段,从教育层面开始,切实变革封建社会的晦暗现象……引进西方科目及科学,光绪皇帝准许创办京师大学堂……除此之外,由于变法提倡者坚定“文化革新”,使各类文化社团、报社等组织兴起,运用文化传播思想,传扬西方思想与文化,使当时我国思想发生改变。

    ——摘编自李志英《戊戌变法后中国思想的变》

    材料三:这场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改编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教育层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并归纳“文化革新”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三归纳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从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中吸取到什么教训。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追根溯源,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场侵略战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7、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红船精神”的内涵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C、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 D、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 18、如下图漫画发表于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漫画右上角的文字是“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19、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自强、北洋舰队、洋务派 D、革命、梁启超、京师大学堂
  • 20、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令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总司令蒋翊武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上一页 939 940 941 942 9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