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2、英国人吟俐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材料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D、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
3、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使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
4、
2024年除夕夜14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亮相春晚舞台,用歌声唱响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我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受此启发,围绕“劳动模范评选变迁”开展项目式学习,邀请你一起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
劳动模范评选概况
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
党和政府开展了3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分别在1950年(464名)、1956年(4703名)、1959年(3267名)三年间共评选了84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评选的标准是依据劳动竞赛而定的,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
“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
劳模评选一度停滞,直到1977年全国性劳模评选活动才得以恢复,分别在1977年评选1次,1978年和1979年各评选2次。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代
劳模分布的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劳模的形象不断扩展和丰富,从最初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老黄牛形象衍生为科技创新、精益求精的先进工作者。
“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家对劳动者的创新品质培育日益重视,劳模群体的形象也相应地转向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除了重视创新精神以外,新时期的劳模评选也更加重视其人文精神的考察,对其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宇航员杨利伟
“抗疫国士”钟南山
——整理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探究任务一:探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和第二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劳模评选一度停滞的原因。【探究任务二:析演变过程】
(3)根据材料,概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我国劳动模范评选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模身份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任务三:学劳模精神】
(4)从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位劳模中任选一位你熟悉的劳模,为其撰写颁奖词。(要求包含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精神品质,100字左右)【探究任务四:悟变迁之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的认识。 -
5、下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A、三大改造 B、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C、拨乱反正的结束 D、大跃进运动结束
-
6、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
7、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 轮船招商局
图三 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1)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维新之梦】
材料二:百日维新自1898年6月11日起实施,其变法内容主要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商业体系、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取消政府内部无用官职等。百日维新对传统教育的否定,促进了西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2)材料二中哪一句话属于历史结论?根据材料二写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
【民主之梦】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同奋斗。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又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和图片,这些不同阶层的“中国梦”是否实现了?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场运动说明理由)
-
8、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兴中会也纷纷成立。
——摘自统编教村《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高涨的表现。指出章炳麟、邹容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有何重大意义?【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三: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五四运动“开创新的世界”的理解。(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北洋舰队“定远号”在伏尔铿造船厂舾装情景。
材料二:清政府的腐败、和战分歧,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没有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没有形成全国协同一致,共同御辱的局面;财政拮据,饷械短绌;最高军事当局昏庸混乱,作战战法保守,纪律松弛奖罚不明,导致军事落后,指导无方。
——《中国近代战争史》
材料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
(1)、材料一中图①“定远号”战舰是在哪一场战争中沉入海底?说出一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战败原因。指出此次战争结局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中国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半个世纪,统治中国人民的清朝政府已经十分腐朽……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资本主义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来推销其工业品,以摆脱危机,增加利润,便成了英国资产阶级极其迫切的要求。
材料二:1856年到1860年间,正当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之际,英、法两国在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材料二中“新的侵华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有何关系?(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两次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
11、“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是指五四运动(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是一场爱国运动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具有追求救国真理的进步性
-
12、下面是某校演出历史剧的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这部历史剧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甲:同学们,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了我们!我们作为战胜国之一,换来的却是青岛主权的又一次丧失,这便是威尔逊之流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乙:………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13、若将下图中的小车看作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其整体趋势是向着民主共和的方向前进,行驶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即使紧急制动也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甚至越过障碍物。这可以用来解释(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B、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C、北洋军阀混战带来的影响 D、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后果
-
14、1905年,一位年轻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
15、毛泽东曾在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他的一生。说他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其三民主义十分厉害,并赞扬其具有坚定持久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谦逊精神。毛泽东赞扬的是( )A、梁启超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蔡元培
-
16、1901年秋,李鸿章上奏朝廷:“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矣。”材料中的“议和”的影响是( )A、中国近代化进程走向失败 B、清廷彻底沦为列强工具 C、中国主权全部为列强窃取 D、减轻了民众的军费负担
-
17、《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兵费 B、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8、定远舰从沉没到被发现再到被打捞出水,时隔125年,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定远舰残骸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图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
-
19、小军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下侧资料,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北洋舰队的兴衰
江南制造局的创建
京师同文馆的变迁
轮船招商局的发展
A、近代化的起步 B、民族经济的发展 C、教育近代化历程 D、军事变革的历程 -
20、“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