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下是某一人物评传相关的书籍目录节选,从中可了解到这一人物   (   )

    第一章 生平述略

    一、从科场到战场    (31)

    二、从金田到南京    (42)

    三、胜利发展,创建人间天国    (52)

    四、洪秀全与天京事变    (62)

    五、力挽狂澜,重振天国    (71)

    六、最后的奋斗:与天国一同永存⋯⋯(82)

    A、发动农民起义,打击清朝统治 B、领导民主革命,创建中华民国 C、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业 D、抗击八国联军,打击列强侵略
  • 2、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内忧外患之中,清政府走上了改革之路。这场改革运动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正是那些在战场上建立了战功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深切地体验到现代武器的威力,发展近代工业是他们的合理选择与要求。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走上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道路。戊戌变法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作为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也有其成功之处。

    ——摘编自安静波《试论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觉醒》

    材料三 1917年,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对于各种学说,一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收主义。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由为界限。对于学生,破除其做官发财思想。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五四时期,随着留学热潮走出国门的青年知识分子中有不少人在日本、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和俄国接触到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正是这些“先进分子在五四时期混沌迷离的思想界创榛辟莽(开辟新事业)”,才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之源。

    ——摘编自李敬煊、潜斌《受众视角下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将领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蔡元培所处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因素。
  • 3、 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指出:这一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新民主主义”“解放农民”“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战争”“革命根据地”“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设党”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是我们党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唯一正确的总路线”。“这一思想”指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 4、小万在课后复习时搜集到如下报刊信息。报刊刊登的这些内容(    )

    《晨报》副刊

    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国际一大宣言的译文。

    《国民》杂志

    先后刊登《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马克思资本论自叙》和《马克思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译文。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B、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5、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改变了传统观念影响下广大民众淡漠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唤醒了对民族危亡和国家命运的深刻认识。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推动近代报刊事业的长远发展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 6、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思想家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揭露三纲五常是“奴隶的道德”,忠孝节义是“吃人的礼教”,坚定地表示:“孔教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   (    )
    A、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B、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C、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D、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 7、小乐同学查找到如下宣言信息,并对其做了笔记。下列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强调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直接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且反对资本家操纵国计民生

    A、为武昌起义发展奠定基础 B、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 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8、历史学家戴逸曾说:“戊戌变法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像谭嗣同这样宁可杀头也绝不逃走,做了第一个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鼓舞了后人前进的勇气。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维新的探索仍然继续了下去,中国人民开始了真正的觉醒。”他意在强调戊戌变法的(    )
    A、发展进程 B、进步意义 C、失败原因 D、历史背景
  • 9、严复深刻分析中国面临的时局为“世变之亟(jí,急切)”,他说:“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方今之计,为求富强而已矣;彼西洋诚富诚强者也,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这反映出严复主张   (    )
    A、民主科学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自强求富
  • 10、李鸿章主张“讲求军实,造就人才”,练兵、制器、购船,“师彼之长,去我之短”,资取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B、设立京师同文馆 C、筹建近代新式陆海军 D、开办轮船招商局
  • 11、魏源认为“欲制夷患,必筹夷情”“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他提出:中国不仅要学习英国武器船炮的制造和使用,还要学习西方国家的选兵、养兵、练兵之法。这表明他的思想核心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富国强兵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民主科学
  • 12、浏览“品鉴中国瑰宝”主题展厅,完成任务。

    展厅一【品远古瑰宝】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图片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2024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展厅二【鉴商周瑰宝】

    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

    展厅三【观国之重器】

    勾践剑(左)与夫差矛(右)

    上图展品出土于湖北江陵(属战国早期楚墓),剑体(左)铸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铭文,剑身布满菱形花纹,检测发现,该剑的剑脊、剑刃为两种不同的合金,采用了分铸技术;矛(右)上铸有“吴王夫差自作用鈼”铭文,矛脊有血槽,可增强杀伤力。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你能提取哪些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2)、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利簋对研究商周历史有何价值?
    (3)、据展厅三并结合所学,对“国之重器”展品进行解读。(从历史价值、艺术和科学价值方面任选其一进行解读)
    (4)、每一件中华瑰宝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据材料分析,我们从瑰宝中提取信息时,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13、某七年级教师进行单元主题设计,部分清单如下,请你参与完善。

    任务一【大概念提取】

    任务二【子任务--经济巨变】

    任务三【子任务--政治剧变】

    图1主要诸侯国示意图图2战国形势图

    任务四【子任务--文化思变】

    (1)、请结合上述图示,写出“社会形态A”“社会形态B”名称。
    (2)、据任务二图片,可以看出该时期促进农业经济巨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该时期,王室衰微,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逐渐瓦解。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任务三图1中的处;战国时期,成效和影响最大的变法发生于任务三图2中的处
    (4)、据任务四,指出诸子百家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5)、综合以上学习任务,写出你得到的历史结论。
  • 14、中华民族是伟大而浪漫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仰望星空的浪漫】

    材料一

    【脚踏实地的伟大】

    材料二   当时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秦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的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为修建都江堰,详细考察水情和地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工程的规划方案及施工方法……

    利用地形和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2024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民族伟大我参与】

    材料三

    名片主题

    A

    工程人物

    B

    工程特点

    C

    工程效用

    D

    个人感悟

    E

    (1)、研究古人对宇宙星空的探索,材料一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请简单说一下作为直接证据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
    (3)、以“千年都江堰”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请你完善都江堰故事名片。
  • 15、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以下图片展示的是该汉墓出土的两件文物。这反映了,该时期(     )

    漆器                                          素纱单衣

    A、纺织品种类繁多 B、手工业有大发展 C、长安城布局规整 D、人口数增长较快
  • 16、下图是某一历史现象形势图。对该事件描述准确的是(     )

    A、其关键领袖为项羽和刘邦 B、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 C、中国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 D、该事件被称作“楚汉之争”
  • 17、“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实施严刑苛法
  • 18、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分封制,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是(     )
    A、秦始皇 B、周武王 C、汉高祖 D、汉武帝
  • 19、‘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大一统”变为现实提供证据的是(     )
    A、 B、 C、 D、
  • 20、战国末期,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统治。同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他”的思想主张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