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末清初,广东南海县九江乡“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到乾嘉时期,“民多改业桑、鱼,树艺之夫,百不得一”,曾经的稻米主产区和输出区几乎不再生产稻谷。其稻米“尽仰赖于他乡”。除鱼桑之业,还有甘蔗、柑橘种植,都被乡民视为获利途径。这一现象(       )
    A、反映农耕面积扩大 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自然经济瓦解 D、表明手工工场产生
  • 2、他冲破传统局限,“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诗为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乃千古之绝唱。他是(       )
    A、柳宗元 B、辛弃疾 C、陆游 D、苏轼
  • 3、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

    A、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 4、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求,而可供享用物质资料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礼仪,明确人们贫、富、贵、贱的分别,使社会有秩序发展。这表明荀子(       )
    A、推崇仁政 B、强调礼法并用 C、主张礼治 D、追求精神自由
  • 5、历史的伟大进步,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观念和思想的出现为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旗帜”所代表的核心思想。列举一例该时期创造的作品并说明该作品“远比中世纪更绚丽多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分析与材料中“主张”密切相关的重要运动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分别所走的正确道路。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认识。
  • 6、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战争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大事年表

    (1)、写出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事件。
    (2)、任选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写一篇演讲稿。(①主题: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7、史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直接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体现在能够揭示历史背后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材料一

    图6 《十二铜表法》

    【数字史料反映历史】

    材料二   某文献颁布后黑人奴隶人数情况统计

    状况

    人数

    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400万

    联邦军队中的黑人战士

    18.6万

    在联邦军队担任后勤工作

    25万

    黑人奴隶反抗、逃离种植园

    50万

    黑人奴隶起义牵制奴隶主军队

    10万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文献史料研究历史】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七表第二条所保护的权利;综合图6各表内容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作用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中“某文献”的名称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其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法律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列举两例相关史实说明该法律制定的理由。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史料价值的认识。
  • 8、2025年受观众热捧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许多细节,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例如,无量仙翁进入神秘监狱时,通过面部识别解锁大门,展现了科技与神话的结合。这种“结合”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生物工程技术 B、电子计算机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 9、下图是《人民日报》发表的漫画《贸易保护主义》,该漫画(     )

    A、表达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讽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 D、凸显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10、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下表历史事件所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分化重构 D、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 11、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科研人员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在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是(     )
    A、华罗庚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
  • 12、农民自古以来就渴望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下列举措中,消灭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主观评述的是(     )
    A、南昌起义中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B、秋收起义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14、《孙中山自述》中记载:“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材料中的“民国”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中央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 15、边疆稳则国家安。为强化边疆管理,图中①处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明朝形势图(1433年)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
  • 16、“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海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1987年被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目前,沉船中已出水2 000多件完整瓷器,这批瓷器具有浓郁的阿拉伯等异域风情,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这一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
    A、陆上丝路的路线 B、欧洲城市的兴起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
  • 17、广告营销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营销手段之一。下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印刷广告,该广告的出现反映出宋朝时期(     )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拓片

    A、政权并立 B、商业发达 C、印刷盛行 D、艺术繁荣
  • 18、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这样描写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这首诗反映出长安城(     )
    A、商业贸易繁荣 B、文化教育兴盛 C、社会风气开放 D、布局严整对称
  • 19、古钱币是历史的见证者。下图所示货币上精美的文字和图案共同(     )

    A、见证欧洲历史变迁 B、反映希腊经济状况 C、解读中华王朝兴衰 D、展示工匠技艺精湛
  • 20、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从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可以查阅到(     )
    A、汉武帝设立太学 B、光武帝减轻田租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武则天创立殿试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