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的少数民族( )A、形成人口迁徙高潮 B、消除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C、实现全国的再统一 D、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2、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历史上曾多次建都的古都。其中,三国时期在此建都的是( )A、曹丕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
3、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A、《论语》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
4、“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甘英出使大秦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
5、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A、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B、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C、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
6、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为此,汉武帝( )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 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
-
7、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结束楚汉之争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法制建设 D、恢复社会生产
-
8、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A、反映了商代与周代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化过程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显示了周代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世界
-
9、“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10、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造成南北房屋出现不同形式是因为( )A、农耕生活的不同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建筑材料的不同 D、栽培作物的区别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秦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示意图
(2)据材料二回答,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注:像盗贼一样残害天下百姓)…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注:被冤枉判了死刑的人无法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所以)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秦朝的灭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史记》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要了解他的思想,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请列举一个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商君”推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请列举在这一学派的思想影响下,“商君”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两项内容。历史上把材料三所呈现的现象称为什么?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材料一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后来“卫鞅”被这些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遭车裂而死,但是他的法令仍然在秦国推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初为稳定政治形势实行了什么制度?写出这一制度的贵族等级构成?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结合图示回答,此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统一了货币……
——维基百科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变法?材料中反映的是实施的什么重要措施。 -
15、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A、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B、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
16、汉初统治者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稳固统治。其根本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汉朝的统治
-
17、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制造陶器
-
18、《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据此,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 C、分封诸王 D、推恩令
-
19、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都曲阜,秦都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阳,这体现了( )A、王室衰微 B、政权林立 C、沉迷享乐 D、政治腐败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图二仰韶文化石器出土的石器和骨器
材料二 在(陶寺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
——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
(1)、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觉得哪种文化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是什么?(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得出这样推论的依据是什么?(3)、通过上述探究,你觉得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