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有学者指出:“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最终导致拜占庭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这可用于说明( )A、传统辉煌必将带来阻碍 B、外族入侵致使国家面临危机 C、城市兴起带来经济发展 D、故步自封会使国家走向灭亡
-
2、庄园法庭既是庄园里领主处理自己与农奴之间关系的机构,同时又是同一庄园里佃户之间解决自身事务的机构。下列表述符合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史实的是( )A、佃户道格拉斯和格里芬是庄园的专职法官 B、庄园法庭一直设在领主琼斯家里 C、佃户劳森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受到法庭审判 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将违法者逐出法庭
-
3、《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旨在说明城市兴起的根源是( )A、生产力的提高 B、自治权的获得 C、租地农场的建立 D、基督教会的衰落
-
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意识到要寻求新的政治保护。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工具。材料体现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特点是( )A、封建王权至高无上 B、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 C、教会权力高于一切 D、教权与王权相互争斗
-
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不包括( )A、都诞生在亚洲 B、都曾被统治者利用 C、都主张忍耐顺从 D、都诞生在公元前
-
6、“虽然古代希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它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独领风骚。”以下四项中不能为上述言论提供依据的是( )A、儒略历是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B、宝贵的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掷铁饼者》 D、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
7、排序,是记忆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湖②西罗马帝国灭亡③伯里克利改革④查理曼帝国分裂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
8、公元前6世纪,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 D、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
-
9、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这一观点反映了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 )A、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 B、加强了东西方经济交流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D、减少了东西方观念隔阂
-
10、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男女对立 D、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
11、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是( )A、奴隶制度 B、采邑制度 C、封建专制 D、种姓制度
-
12、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共同见证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如图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 -
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而来 C、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D、古埃及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译文:疏浚大河,挖开被堵塞的地方,凿开龙门。治理疏通三江五湖,让其水流顺利注入东海,用这种方式使老百姓受益)
——《吕氏春秋·古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记述的治水人物;并指出他的治水方法。(2)、材料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写出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并说说这两种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16、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是( )A、世袭制 B、金属货币 C、铁制农具 D、青铜器和甲骨文
-
17、有学者在评论百家争鸣时说,先秦诸子思想主张千差万别,但其学术思想依然存在某些共性。这里的“共性”指( )A、树立君主权威 B、反对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维系社会秩序
-
18、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B、春秋王室衰微 C、战国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的表现
-
19、第六代楚王认为自己是“蛮夷”,但到春秋时期,楚庄王熊侣俨然以华夏传统政治逻辑行事,自认德可配鼎,由蛮夷自居到以诸夏自居。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20、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秦国的大一统 D、动荡的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