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2、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材料中的“它”应是( )A、山海关 B、东交民巷 C、九龙司 D、大沽炮台
-
3、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与材料描述的暴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
4、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C、进出口货物与日本协定关税 D、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5、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其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军阀割据战火连天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6、“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最有可能来自( )A、林则徐的文稿 B、李鸿章的奏折 C、康有为的上书 D、孙中山的演讲
-
7、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这是中国海军实力的又一次提升。回顾历史,下列历史事件与中国近代化海军创建有直接关系的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百日维新
-
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冯子材打败法国侵略者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痛击阿古柏 B、镇南关大捷 C、黄海大战 D、天津保卫战
-
9、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农民运动,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都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都曾建立自己的政权 C、都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都制定了土地分配制度
-
10、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和南京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③清政府在南京创办大学堂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时,老师在板书上写下“趁火打劫”“强迫签约”“劫掠空前”“割地最多”等关键词。由此可知,这一学习内容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俄国割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C、日军进攻威海卫 D、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
12、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强占香港岛 B、大量走私鸦片 C、火烧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
-
13、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妄自尊大 D、封建制度落后
-
14、根据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字数在180字以上)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形成与发展
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人员构成
领主与佃户
耕地分配
自营地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三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形成的哪一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具有怎样的特性?(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及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阐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之间的联系。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6—9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制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日本《田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封建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根据材料概括日本为解决危机采取的经济措施。(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
——马来平《通俗科技发展史》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罗马民法大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法典”的制定者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执政者颁布“该法典”的目的何在?(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18、学习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和“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这两个单元内容,我们可知以下表述成立的是( )A、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后,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中世纪西欧城市商业繁荣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D、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知识,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
19、“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屋大维 B、穆罕默德 C、查士丁尼 D、释迦牟尼
-
20、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B、都曾创立了世界性的宗教 C、都曾经建立过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