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引爆全网,中国流失文物归国路漫漫!中国近代史上文物遭到大量掠夺与 破坏。其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被掠走的场景应该是在(     )
    A、甲午中日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2、八年级(2)班同学以“变局的开端”为主题开展讨论会。小乐同学在讨论会上展示了下图所示战役绘画,与该战役相符的诗句是(     )

    A、保家卫国靖海疆,一十二载荡倭寇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七旬老将守吴淞,秉旗促战殉国难 D、将军阵前抗英夷,血染炮台浴忠魂
  • 3、

    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器物革新】

    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摘编自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列强称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制度改革】

    材料二: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儒家经典)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公车上书记》书影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维新派创办新式教育的特点。

    【思想转变】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崇又与对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和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交革。在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声中,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诸多真理因素。运动对西方的各种学说、主义不加区分地一股脑引进,确实造成了思想界的混乱。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海外归国的留学革命分子从事革命的活动是积极而又热情的。众多报刊的发行以真轻便的方式把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向群众普及。1904 年黄兴等在长沙发起成立华兴会。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到1908年的五次起义和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下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无一不是由同盟会中国留日学生担任骨干发动的。

    ——摘编自《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新探》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还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它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专制王朝,以达到目标。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

    ——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地区的县官选任陷入混乱,在全国政局趋于稳定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被委任为县知事……在民国成立之初的北洋政府各部中,除司法、教育、内务等部外,其他各部旧官员占比都超过80%,留任比例整体上远高于州县官。

    ——摘编自杜佩红《“革命”是否“革官”?辛亥革命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幼稚,但为了免除自身经济上的压迫,一定会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作斗争,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在现实斗争中已经与全国革命力量合作,共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在对资产阶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党的二大认为动员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参加民主联合阵线是可能的。

    ——摘编自李传兵《中共二大与党的群众工作》

    (1)、材料一图A人物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图B处开幕;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 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组织和推动工人运动,1923年2月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认为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参加民主联合阵线是可能的”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中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6、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为党的成立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B、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7、下图是马星驰先生所做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 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传统封建礼教仍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从1915年开始,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报《民报》
  • 9、1915年12月,孙中山发布《讨袁檄文》,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该宣言主要是针对袁世凯(     )
    A、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刺杀宋教仁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公然复辟帝制
  • 1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并以“振兴中华”作为宗旨。这一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 11、1901年,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是(     )
    A、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12、《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签订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马尾海战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13、“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湖湘名人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历史依据是(     )
    A、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镇南关大捷,击退法军 C、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 14、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农民运动兴衰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金田起义的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颁布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天朝田亩制度》

    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下图是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它的历史价值在于(     )

    A、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证实了八国联军劫掠的本质 C、证实了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的野蛮大屠杀 D、见证了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 16、鸦片战争前,英商代表在英国议院听证会上抱怨“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到限制”。这一限制的打破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虎门条约》的签订 D、《黄埔条约》的签订
  • 17、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

    材料二   以都江堰为主体的水利设施完工后,从成都顺江而下,可以依托水路运送军队和粮草,打通了从巴蜀向楚地进军的水运通道。

    ——吴鸥《水运与国运》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建成后的作用,结合所学写出都江堰的主持者,再列举一例其他朝代的水利工程。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写出他“治秦”中和经济方面相关的内容一例。结合材料三,分析商君治秦的特点。

    材料四


    秦朝

    西汉

    背景

    铸币权掌握在私人手里,影响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货币名称

    人物

    秦始皇

    共同作用

    (4)某同学总结了秦汉时期货币统一的基本情况,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

    材料五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记》

    (5)结合所学,写出“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相关政策名称。文景时期的治世局面叫作什么?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

    (6)结合以上内容,说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一点即可)

  • 18、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按史料类型划分,包括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影像史料等。结合所学,完成问题。

    【实物史料】

    材料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按要求填空

    ①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填字母)

    ②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________ (填字母)

    ③写出C代表的古人类名称________

    ④按时间顺序将ABC三处古人类遗址重新排序:________(填字母)

    材料二

    推论①: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推论②: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

    推论③: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

    (2)将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对应。

    图一→推论:________图二→推论:________图三→推论:________

    【口述史料】

    材料三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开部族联盟会议,禹竭尽全力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被大家推举为舜的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舜死后,禹正式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3)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三反映的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我们能从禹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文献史料】

    材料四   为政以德,居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恭爱上》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韩非子》

    (4)结合所学,分析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一学派的言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提出各种学说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写出材料五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及时间,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

  • 1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都曾(     )
    A、修筑灵渠 B、加强中央集权 C、在长安设立太学 D、统一文字
  • 20、秦王扫六合、刘邦安天下,共同顺应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
    A、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人民希望国家的版图更大 C、人民希望尽快结束分封制 D、人民希望在战场上立军功,受奖励。
上一页 839 840 841 842 8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