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词可以折射历史,反映时代。下列诗句与不平等条约搭配准确的一项是(    )

    选项

    诗词

    条约

    A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南京条约》

    B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天津条约》

    C

    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

    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马关条约》

    D

    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

    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

    《辛丑条约》

    A、A B、B C、C D、D
  • 2、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从歌谣可得知义和团运动(    )
    A、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 B、比洋务派更加激进 C、无法超越阶级局限 D、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 3、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统计,《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 C、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促使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 4、 中国学者编写出版的“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系列丛书,描绘了中国近代的变迁与转折。该系列第3本描写了1895年的相关历史,这本书的书名最可能是(    )
    A、《1895:天朝的崩溃》 B、《1895:天国之秋》 C、《1895:巨痛与自强》 D、《1895:大梦初醒》
  • 5、 某同学制作了思维导图帮助梳理学习线索,其主题应该是(    )

    A、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B、中国边疆危机严重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6、 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囊中。福州船政局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占了全部经费的80%。据此可知(    )
    A、洋务派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B、民用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C、洋务企业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民用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 7、 太平天国颁布的《太平礼制》规定天王洪秀全“得称为万岁”,凡“上言皆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其属上言呼九千岁、千岁、千千岁!”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B、已经推翻了清朝统治 C、上层领导人争权夺利 D、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消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此相当。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  )
    A、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B、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帮助清廷镇压农民反抗 D、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 9、 印刷与出版刊物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属活字印刷术诞生后,欧洲很多航海指南、航海图便使用这种技术印刷。一些地理学家绘制的带有全球一体观念的地图传播开来,为推动15—16世纪海上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型印刷术产生后,古希腊、罗马的著作和文艺作品也为更多普通人所阅读。人们发现“人”的地位早在古典时代就已经被肯定,“神”的至高无上是教士们的合谋。

    ——摘自崔林《从印刷术到互联网》

    材料二:1775年,北美地区的《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1784年,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属活字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北美出现办报热潮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围绕“印刷和出版物”主题提取一个论点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10、 以下是九年级同学以“文化符号”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1)、【建筑邮票】

    古埃及金字塔

    雅典帕特农神庙

    介绍词:金字塔是呈角锥体状的陵墓,每个侧面都形似金字,由巨型石块垒砌而成。

    推介理由:   ①   

    介绍词:   ②   

    推介理由: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象征。

    第一组同学搜集建筑图片后,制作了以上历史邮票,请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2)、【读书卡片】

    书名:   ①   

    国家:阿拉伯帝国

    文学体裁:民间故事集

    著名篇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历史价值: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书名:《神曲》

    国家:意大利

    作者:   ②   

    文学体裁:诗歌

    著名篇章:地狱、炼狱、天堂

    历史价值:   ③   

    第二组同学读了文学名著后,制作了以上读书卡,请将文学作品卡片补充完整。

    (3)、【音乐海报】

    歌曲1《马赛曲》

    为了我们亲爱的自由,一起来投入战斗,一起来投入战斗,让我们神圣的自由旗帜,插遍世界每个角落。

    歌曲2《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第三组同学收集了法国的两首歌曲,制作了上面的音乐海报,分别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歌词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内涵。

    (4)、第四组同学正在全年级征集大家对项目主题的看法,请将你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写在征集栏目里。

    征集栏目

    我对“文化符号”的认识:

  • 11、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历史信息,分析以下柱状图数据,英国原棉需求量增长主要因为(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应用 C、内燃机的推广 D、种植园的扩大
  • 12、 中世纪的国王和教皇们认为,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官吏和法学家们办事效率和素养更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获得社会地位,因此也更忠诚。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C、推动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D、有利于自由城市的兴起
  • 13、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妇女可以从事众多不同行业的工作,《行业书》中列举了巴黎100个行业中,妇女参与其中的就有86个;女工的工资收入除能够养活自己外,还有一定的养家能力。这表明(   )
    A、城市禁止如女从事手工生产 B、教会束缚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C、妇女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城市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 14、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面两则材料所示的改革,其共同之处是(   )

    (附庸)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

    A、都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B、都通过向中国学习而成功 C、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封赐 D、都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
  • 15、 以下是九年级某同学编写的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情节,符合种姓制度规定的是(   )
    A、不同等级相互通婚 B、商人弃商从政 C、等级身份世代相袭 D、国王掌管祭祀
  • 16、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同时又各具特色,产生了金字塔、楔形文字、佛教、青铜器等人类文明的象征。这说明(   )

    A、人类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B、古代宗教建筑丰富多样 C、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D、早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 17、 我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留下许多文物古迹与文化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①都江堰

    ②半坡遗址

    ③司母戊鼎

    ④北京人遗址

    (1)、请将①至④所示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写出相关历史遗迹和文物所处的时代。
    (2)、分别列举一种图②和图④原始居民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并指出这些工具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有人说“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创造灿烂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说“劳动人民的建设与创造”是出现辉煌文明的关键。你是怎样认为的?请根据图①至④所示的历史遗址和文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 墓葬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商周时代宗法制盛行,它强调同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在这种制度下,死者同族而葬。王室家族墓地既葬历代国君,也陪葬关系密切的大贵族。《周礼》记载“先王之葬居中”“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

    ——摘编自李如森、刘云伟《试论战国族坟墓制度的崩溃与衰亡》

    材料三:战国时期墓葬信息表(部分)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面积(m2)

    金村大墓

    周天子

    1

    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

    魏王

    2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954

    邯郸赵王陵

    赵王

    2

    1600

    材料四:“独立陵园制”的确立当以秦始皇陵园为标志,汉代进一步完善化。这些皇陵不与继任者共享墓地,一陵独尊,占地规模往往十分巨大,秦始皇陵的陵区甚至达到五十多平方公里,过去是无力营建这种规模墓葬的。

    ——摘自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能从陶寺都城的墓葬发掘情况中得出哪些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入葬商周王室墓地的基本条件。指出影响王陵与陪葬墓的位置安排的主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独立陵园制”出现的原因。
  • 19、 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路了。这表明了秦朝灭亡原因是(   )
    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专制皇权的滥用 C、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D、秦王朝的暴政
  • 20、 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   )
    A、土地私有的强化 B、法律制度的健全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社会矛盾的缓和
上一页 817 818 819 820 8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