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 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说,“西欧的封建制不能涵盖日本,更不能涵盖中国”“在西欧之外,还存在着埃及封建主义、希腊封建主义”。作者旨在强调( )A、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B、西欧封建社会的独特性 C、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中古亚非文明的先进性
-
2、 日本朝廷在任命了遣唐使后,对他们赠物。其中留学生、学问僧得到的物品仅次于大使,高于判官,几乎等于副使。此外,日本朝廷还托使人带黄金等物给在中国久留的留学生、学问僧。日本对留学生和学问僧如此重视,主要是为了( )A、奖赏科技研究进步 B、培养政治人才 C、鼓励学习唐朝文化 D、发展教育事业
-
3、 俄罗斯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完全是希腊式结构,后来逐渐形成了在拜占庭风格基础上与俄罗斯木构造型相结合的战盔式穹顶。这一建筑风格的形成说明了拜占庭文化( )A、固守古希腊罗马的传统 B、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素材 C、影响东欧国家文化发展 D、成为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
4、1156年亨利二世授予牛津的特许状批准牛津市民继续享有在亨利一世时期的所有自由、习俗和特权,包括他们(牛津市民)的商人行会在城市中的商业垄断权。这一事件表明牛津( )A、促进了行会的兴起 B、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C、是工商业者聚集地 D、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
5、 有学者认为,欧洲的某次“制度创新”将土地的占有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将野蛮的个人主义纳入一种秩序的规范,将财产的私有包进一种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契约。该“制度创新”是指( )A、封君封臣 B、庄园法庭 C、公民大会 D、城市自治
-
6、 西欧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会通过向信徒出售赎罪券大发横财,但同时也制定了懒惰、贪婪等七宗罪和“不可杀人”等十诫。这反映出中世纪时期的教会( )A、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专制王权国家产生 C、维护罗马法
权威地位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
7、 “亚历山的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材料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打破世界隔绝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连为整体 C、和平交往推动人类联系和进步 D、古代世界发展凸显出不平衡性
-
8、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抽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此规定(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表明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C、确保了审判官决策的公平性 D、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
9、1856年,考古学家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村附近,发现了一枚冻石刻制的印章,这枚印章近似方形,如同现代邮票的大小,上面雕刻着类似独角兽的母牛形象。它似乎用来表明财产的所有权,或者签署文件时用。后来对印章的出土地哈拉帕进行发掘。这座古城址的横空出世,让世界认识到了又一古老的文明(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中国文明
-
10、 古印度犍陀罗佛像(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身披希腊式大褂。这体现了古代( )A、民族的交融 B、宗教的传播 C、文明的交流 D、文化的冲突
-
1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自由民租田耕种但田不生谷,则以未尽力耕耘论处,除了照交田主谷物外,如田地荒芜,还必须将其所荒芜之田犁翻耙平,交还田主。”这一规定( )A、体现了古埃及的重农思想 B、捍卫了自由民的合法权益 C、反映了古罗马的法治传统 D、维护了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
12、 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的历法是( )A、夏历 B、太阳历 C、儒略历 D、阴历
-
13、 小史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学习时设计了以下年代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示例1:《北京条约》→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北京条约》,民族危机加深,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1)、请为时间轴A和B分别别拟定一个主题,并任选一个主题说明理由。(2)、请仿照小史同学的示例,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到三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用箭头表示),并说明理由。(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4、 自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洞察时代内涵,把握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八年级同学以“民族复兴”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相关学习项目。
项目一 【观察历史地图——感受艰难岁月】
以下为八(1)班同学搜集的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历史地图
——《中国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项目二 【解读历史杂志——见证民族觉醒】
以下为八(2)班同学梳理的《新青年》重大事件表
时间
《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年9月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6年9月
《青年杂志》更名《新青年》出版
1917年初
编辑部迁往北京,北京大学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
1918年
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1919年
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1923年
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1926年7月
终刊
项目三 【撰写人物介绍一一传承民族精神】
以下为八(3)班同学收集的人物图片
——《中国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1)、根据项目一的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势力范围发生的变化。(2)、根据项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影响。(3)、请在项目三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作出了伟大贡献”为主题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
15、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了以下结构图,对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不能拯救中国 B、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16、 《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利,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这种转变是基于( )A、进步青年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D、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破坏
-
17、1895年,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列强对华态度的变化 C、斗争主力发生变化 D、政府外交政策
变化
-
18、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无病呻吟”。胡适此举旨在( )A、提升国人素养 B、促进自然科学的传播 C、倡导文学革命 D、揭露封建礼教的本质
-
19、 下图的漫画创作于1920年,图中人物为民众,树上文字为“军阀”二字,左侧文字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漫画旨在说明( )A、军阀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C、人民渴望结束军阀混战 D、政治体制改革深化
-
20、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了年代尺,对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 B、二次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C、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