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太祖时期,官员总数仅数千人,到宋神宗时,正式在编的官员已增至数万人,且文官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北宋政府(       )
    A、推行崇文抑武 B、提高行政效率 C、分化宰相事权 D、缓解财政压力
  • 2、唐太宗认为,亲民之官“实治乱所系”,他把各地的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降免升迁)”。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太宗(       )
    A、注重法治 B、虚心纳谏 C、重视吏治 D、提倡节俭
  • 3、《新唐书》记载“江南之运积扬州……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波斯陶器、阿拉伯玻璃器等文物,证实其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地位。据此可知,扬州商贸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发展 B、交通运输便利 C、边境贸易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
  • 4、魏晋时期,匈奴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鲜卑自称是炎黄后裔,契丹自称是炎帝后裔。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生产方式的一致性 B、各民族经济的互动 C、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D、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 5、汉武帝对商人征收高额财产税,规定商人的财产每2000钱抽税1算(120钱);商人的轺车(古代的一种小车)每辆抽税2算,船5丈以上者每艘抽税1算。这顺应了当时政府(       )
    A、恢复商业发展的需求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C、加强经济管控的需要 D、削弱王国势力的政策
  • 6、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还设置了专门负责驰道修建、维护和管理的官员。这一举措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文字差异 C、促进农业生产 D、统一货币形制
  • 7、商代甲骨卜辞以商王活动为核心,战争与祭祀常并列出现。“王”是甲骨卜辞中的常见字,常写作“直”,形似斧钺(古代兵器,象征统治权力)。据此推测,商朝(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封建制度逐步完善 C、王权具有军事色彩 D、文字仅仅记录生产
  • 8、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河南贾湖遗址刻符龟甲和骨笛        B、山东东海峪遗址蛋壳黑陶杯           C、陕西半坡遗址骨箭头、骨渔叉        D、浙江河姆渡遗址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 9、有人说,苏联“成也斯大林模式,败也斯大林模式”,请你写一篇50-120字的小短文论证这一观点。(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线索消哳。)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材料二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和产值增长速度变化表

    行业

    53年农轻重比例(%)

    57年农轻重比例(%)

    53年—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艰苦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约40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7%上升到17%左右。

    ——摘编自戢广南主编《中华民族大团结》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所创办民用工业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指出当时发展最快的行业;谈谈这一时期成就取得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我两忘。尚“和”精神还表现为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向极端。但也不要作无原则的调和,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尚“和”精神。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
  • 12、2024年5月14日美国白宫又宣布单方面大幅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半导体以及医疗等产品加征25%-100%关税。美国这些做法表明(     )
    A、中国同欧美间的贸易顺差扩大 B、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C、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D、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困境
  • 13、俄国革命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实现第二阶段目标的是(     )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成立苏联
  • 14、下表描述的战役是(     )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总指挥

    彭德怀

    地区

    华北

    战役目的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15、这次会议是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形成了能够立足中国实际、符合国情的正确决策和核心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指(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16、“胡床为游牧民族的折叠座榻,晋以后不仅流行于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进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材料表明(     )
    A、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汉化 B、民族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C、少数民族认同汉族文化 D、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取代
  • 17、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宋朝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远交近攻
  • 18、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的解决之策是(     )

    A、盐铁官营 B、统一度量衡 C、颁布“推恩令” D、建立刺史制度
  • 19、世界市场是慢慢形成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选择。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美洲糖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摘自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市场变成了由多种经济类型的国家构成的既统一又对立的复合体,可分为工业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打破了世界市场由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导致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缩小,这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仍然存在并且不断扩大。

    ——摘自童书兴《对战后世界市场若干特点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16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市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 20、照片中的人民见证了历史关键的一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②抗美援朝期间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③万余名工人夹道欢迎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⑤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⑥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⑦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⑧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1)、以上材料能佐证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是:。(填序号)
    (2)、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两到三张照片,以“人民见证了_____________”为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