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1941—1944年,某些公司为美军设计了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飞虎队”标志在内的1200多个部队徽章,以及被广泛用于海军陆战队、航空队和直接出现在战机机身和军营标识中的徽章。这一现象( )A、激励了盟军战斗士气 B、凸显了冷战对抗的思维 C、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2、20世纪20年代,某美国记者考察苏俄(联)后报道:他们在利用资本家建设铁路,就像用野狼的牙齿来打磨猎刀。该报道反映的是苏俄(联)的(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3、某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装复制品:腰线采用符合人体曲线的分割设计,肘部有可开合的裂口以提升灵活性。这种设计体现了当时( )A、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B、关注人体自然与实用 C、延续宗教禁欲观念 D、保留游牧服饰的传统
-
4、下图为1950年英属非洲某殖民地出口商品占比情况。该数据说明当地( )A、粮食自给自足 B、出口结构单一 C、工业技术进步 D、贸易对象多元
-
5、18世纪后半期,英国议会通过立法设立大量公司法人,公司从国王授权的“国王之子”转变为由议会法定的“国家之子”。这一转变反映了英国( )A、君主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B、工业革命限制资本流动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D、教会与议会矛盾尖锐化
-
6、中世纪晚期,法国香槟地区领主将耕地转为葡萄园,生产葡萄酒以供应城市市场;在英国“新呢绒”制造区,商人将羊毛分发至农村家庭加工并控制成品销售,使农民依附于工业资本。据此可知( )A、行会间存在恶性竞争 B、庄园法庭失去仲裁能力 C、教会对庄园控制严格 D、城市冲击庄园经营秩序
-
7、16世纪,美洲白银总产量达1.7万吨,其中大部分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西班牙谷物价格涨幅达5倍,法国物价也上涨约2倍。这种现象源自(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
8、下表为14世纪意大利半岛组建大学的计划和行动情况。此表可用于说明( )
大学名称
组建时间
组建者
罗马大学
1303年
教廷
特里维索大学
1318年
城市
佛罗伦萨大学
1348年
城市
帕维亚大学
1361年
当地诸侯
卢卡大学
1369年
城市
A、城市助推大学的发展 B、大学享有自治的权利 C、教权与王权矛盾激化 D、地中海沿岸贸易衰落 -
9、1998年11月,《人民日报》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专栏。最适合入选该专栏的文章主题是( )A、烽火岁月:抗美援朝铸国魂 B、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实践录 C、小岗风云:农村改革先锋记 D、公社余晖:探索历程再回首
-
10、20世纪60年代,我国涌现出《椰林怒火》《赤道战鼓》《刚果风雷》等表现国际主义、亚非团结的大型戏剧,向大众展示了亚非各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不屈精神。这些戏剧( )A、开创了对外开放格局 B、促进了中美关系 C、契合了“万隆精神” D、恢复了中日邦交
-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工业化起步后,又增设“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A、发动政治运动 B、激励生产建设 C、推动改革开放 D、吸引海外人才
-
12、中共某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46年,刊载了《拿起锄头和刀枪》《团强起来反清剿》《对付反对派大家想办法》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旨在( )A、揭露国民党阻挠北伐战争阴谋 B、发动民众参与自卫战争 C、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D、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
-
13、1935年,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大丈夫》一书中记述了张骞、卫青、霍去病等25位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此举旨在( )A、动员民众抗日救亡 B、重塑忠君守礼观念 C、推动历史学术研究 D、宣扬儒家仁政思想
-
14、1925年,《清华周刊》中记载:“中国的现状,是外受强邻欺侮,内感国贼横行的现状。要有一番报德的心,要立一个为国的志。”这反映了当时( )A、改良主义思潮风靡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运动爆发
-
1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汉口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开设工人夜校和工人识字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工人阐释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为何工人要团结抵抗以及工人贫困的根源等问题。这些活动(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B、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C、促进了立宪思想的传播 D、恢复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
16、张之洞等洋务派曾提出参考西方军服样式重新制定学堂服装的“易服”主张。1906年,清朝官员与民间人士再次热议“剪发易服”,认为传统发辫和服饰阻碍军事训练和工业生产。提出这一主张的实际意义在于( )A、恢复汉民族传统服饰 B、屈从列强文化侵略 C、适应军事近代化需求 D、维护满洲贵族权威
-
17、1900年7月,英美各大报纸相继刊电,散播外国公使在北京遭到伤害的谣言,并捏造诸多血腥细节。英美媒体这一行为旨在( )A、制造侵华借口 B、助推革命浪潮 C、宣扬西方观念 D、传播近代科技
-
18、下图是一份1872年某学生家长与清政府签署的“具结书(承诺书)”。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
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芯,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9、明朝时期,番船络绎“携银入中国,易货物而去……岁计不下百万之息”,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成为百姓缴纳赋税的主要货币。这表明明朝( )A、商帮长途贩运兴盛 B、卷入全球经济互动 C、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20、郭守敬编写《授时历》时,在全国设置了27个观测点进行广泛的天文测量,实测范围“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最北的观测点已至北极圈附近。这说明元朝( )A、民族政权并立 B、推行行省制度 C、疆域范围辽阔 D、实行因俗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