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欲将世家大族庚亮的妹妹聘为太子妃,希望通过与士族联姻以巩固皇权,却遭到庚亮的一再推辞婉拒。这反映了(     )
    A、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C、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 2、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主题学习,搜集并整理出下列资料(如表)。据此推断,其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类型

    内容

    农业

    稻麦兼作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文物

    南朝青瓷莲花尊

    文献

    《六朝经济史》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东晋农业的兴盛 C、南朝手工业先进 D、北朝文化的发展
  • 3、客家先民是中原人,现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历史上客家人第一次迁徙是西晋末年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出现此次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淝水之战前秦瓦解 B、诸侯争霸相互攻伐 C、北方黄河流域战乱 D、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 4、制作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下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政权名称是(     )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A、东汉、东晋、北周、北魏 B、蜀、东晋、北魏、北周 C、东汉、前秦、北周、北魏 D、蜀、前秦、北魏、北周
  • 5、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如下图所示战役(     )

    A、促进了魏对北方的统一 B、推翻了秦朝残暴的统治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分立的局面
  • 6、东汉安帝卒,皇后阎氏与其兄合谋,另选宗室之子刘懿为君,阎氏兄弟由此身居要职。随后,宦官孙程等19人发动政变,拥立刘保为帝,19名宦官皆得封侯,宦官权势大为增长。据此可知,东汉中后期(     )
    A、中央官僚机构臃肿 B、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7、汉朝以来,西域的葡萄、胡桃、马匹输入中原,成为中原重要的农畜产品,而中原的简牍文书制度逐步被西域各国广泛采纳。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班超投笔从戎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甘英出使大秦 D、和亲政策的实施
  • 8、西汉前期的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而到了西汉后期,丞相多以经学之士为主。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商品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B、地方监察不断加强 C、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 D、官员地位越来越低
  • 9、如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据此可知,该历史人物的做法(     )

    时间

    人物事件

    公元前134年

    确立察举制为选官制度

    公元前129年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公元前124年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公元前120年

    建立刺史制度

    公元前118年

    下令铸造五铢钱

    公元前109年

    巡视并治理黄河决口,止住水患

    A、增强了地方势力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建立了世袭制度 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 10、东汉以后,因为有了便捷的书写材料,著作数量逐步变多,在书法、绘画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大家。“便捷的书写材料”指的是(     )
    A、龟甲 B、绢帛 C、竹简 D、
  • 11、许多成语典故源自历史事件。与下列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匹配正确的成语是(     )

    刘邦   项羽   韩信   张良

    A、四面楚歌 B、揭竿而起 C、草木皆兵 D、纸上谈兵
  • 12、如下图是广州区庄秦墓出土的一件兵器——秦戈,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它属典型的中原形制,风格是以往岭南墓中所没有的,它内部刻有铭文:“十四年属邦”等字。这一文物可佐证秦朝(     )

    A、统一岭南 B、统一度量衡 C、开凿灵渠 D、修筑驰道
  • 13、《秦律•厩苑律》有许多关于管理牛耕的规定,如在评比耕牛的考核中,成绩领先的,有关人员可以得到相应奖励。如果用牛耕田,牛因过度劳累致使腰围减瘦,主事者要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D、注重兴修水利
  • 14、如下表为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编年纪》的记载(部分)。这可用来研究(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口口口口南郡备敬(警)。

    廿一年,韩王死。

    廿二年,攻魏梁(梁)。

    廿三年,兴,攻荆。

    A、春秋的兼并战争 B、战国七雄的形成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的刑罚制度
  • 15、《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书。书中描述:每年三月人们投入到采桑养蚕的工作中。到了五月,则要种植作为丝织品染料的蓝草。据此可推断(     )
    A、中国是最早出现历法的国家 B、《夏小正》是研究夏王朝的唯一史料 C、养蚕缫丝是当时重要的生计 D、《夏小正》记录了当时农事生产生活
  • 16、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诸子百家的“爱”》,书稿以人物为单元,目录(部分)如下表。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是(     )

    第一单元   老子爱个人,求与世无争

    第二单元   孔子爱亲族,重道德规范

    第三单元   墨子爱天下,倡____

    第四单元   韩非爱君主,谋以法治国

    A、兼爱非攻 B、以德治国 C、顺应自然 D、礼法并用
  • 17、如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分裂割据的延续 C、中央官制的完善 D、统一进程的加速
  • 18、春秋时期,齐桓公实施“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晋文公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政策。这些措施反映了春秋时期(     )
    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耕作技术不断进步 C、金属货币使用较广泛 D、中心城市商贾云集
  • 19、小明同学参观博物馆,看到以下展板(如下图)。该展板可用于研究(     )

    A、夏朝的文明 B、西周的礼制 C、商朝的刑法 D、战国的法制
  • 20、如下图是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陶杯通体铮亮,器壁最薄处不足1毫米,称为“蛋壳陶”,制作时需使用稳定且能够高速旋转的快轮加工技术和高超的烧窑技术。由此推断,当时(     )

    A、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B、商业繁荣 C、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D、农业发达
上一页 720 721 722 723 7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