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 )A、议会和国王的政治妥协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的权力达到了平衡状态 D、推动了《权利法案》的颁布
-
2、欧洲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促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确立了世界的观念 C、使贸易商品种类增加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3、观察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其中属于达•伽马船队开辟的航行路线是( )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
4、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看法。这位历史人物( )
印第安人:他把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明,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A、曾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B、向东航行后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 C、接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并横渡大西洋 D、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5、下列作品反映了英国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作者生活理想的是( )A、《神曲》《最后的晚餐》 B、《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C、《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D、《神曲》《哈姆雷特))
-
6、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所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A、发扬人的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B、反对压抑人性,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思想解放,主张生而平等 D、强调理性主义,反对愚昧无知
-
7、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通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由此可知,“这层纱幕”是( )A、专制王权 B、愚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教会神学
-
8、《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地区经济繁荣发达 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将造纸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
-
9、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建立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创立 D、三大宗教都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
-
10、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注重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权 B、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平等观念逐渐形成
-
11、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跨欧.亚.非三洲 B、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 C、继承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D、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12、对于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圈来说,大量新知识和已经失传的旧知识经由商业交流渠道传回欧洲,给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研究素材。学者们聚集在一起,当然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导向,而研究这些新学问,就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现实需求。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13、下图是表现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封臣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西欧国王与属下的关系类似于古代中国的君臣关系 C、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要保护封臣 D、封君与封臣没有严格的等级性
-
14、在罗马共和国时期A、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的决议 B、元老院主持日常政务 C、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D、决策权在公民大会
-
15、公元前45O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该法律颁布的时期是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拜占庭帝国时期
-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蕴藏于经典著作和名胜古迹之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之中。
任务一:研学旅行,寻找英雄足迹
(1)李老师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规划了两条研学线路,请你任选一条线路简述史实并概括体现的共同精神线路一:林则徐故居→戚继光纪念馆→台湾赤崁楼
线路二:李大钊纪念馆→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纪念馆
任务二“船”,一种极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却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2)【美术作品绘出历史交流】,概述下列两幅图片中的“船”所产生的不同历史影响。〖坚船利炮见证社会转型〗
材料一 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携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培里率领军舰来到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打开日本国门。1854年,培里舰队再次抵达日本。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3)以上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船”、“舰”的到来给中国和日本带来影响的异同。 -
17、中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服饰装束方式等也影响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张继文《从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因素。 -
1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
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C、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
19、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842年《南京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A、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B、列强割占我国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允许列强控制中国各战略要地 D、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
20、有才中学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搜集了一些活动素材。依据这些素材,该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
《共产党宣言》译本;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模型);《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本材料。
A、誓师北伐 B、工人运动 C、建党精神 D、工农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