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由于英国工业生产需要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英国人于是在北美地区的殖民地大肆兴建种植园。但大种植园的工作费时且费力,英国人为此(     )
    A、开辟新的航线 B、进行黑奴贸易 C、挑起殖民战争 D、进行产业革新
  • 2、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彭在历史学习中学习了有关以下配图的内容。请为该章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A、走向近代 B、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端 C、人文主义的理性之光 D、殖民扩张的时代
  • 3、下图是某一时代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其所在时代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理性之光 D、主权在民
  • 4、日本学习唐朝实行大化改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下列选项关于大化改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B、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大化改新后国家承认土地、部民私有 D、大化改新时,中国正处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 5、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作出突出贡献 B、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法兰克人推动近代社会变革
  • 6、下面是发生在西欧中世纪缔结某种关系仪式上的对话,这段对话(     )

    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当你受到外来攻击时,我将给你提供保护!”

    A、明确了封君和封臣的权利和义务 B、印证了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 C、说明西欧城市市民实现自治自由 D、体现了两者间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 7、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希腊出现城邦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罗马成立共和国 ④象形文字出现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 8、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深入地中海沿岸,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他可能看到以下哪些情形(     )

    ①罗马已灭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②罗马已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③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④罗马帝国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埃及象形文字保存了古埃及文明并流传至今 B、古巴比伦王国创造楔形文字促进了两河流域文化发展 C、梵文记录的大量佛经推动了佛教发展 D、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 10、音乐的创作、表现、意义甚至定义都根据文化和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歌词“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的永远,那已风华千年的誓言”所唱的古文明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标志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政治时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是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的时代。

    ——摘编自许斌主编《中国历史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照抄原文不得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对谁的评价?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二的言论被记录在哪本书里?
    (2)、材料三中人物的涌现形成理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若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糟糕状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教育他,帮助其改掉外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说史百万年人类史】

    (1)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材料二【读图说史一万年文化史】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人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河姆渡人的房屋干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1

    图2

    图3

    (2)将图1、图2、图3考古发现与推论A、B、C对应。(划线处填写字母即可)

    考古发现                    推论

    图1:________;推论A:出现制陶业,改变先民生活方式,初具朴素的审美观念。

    图2:________;推论B:先民过上定居生活,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建筑形式的差异。

    图3:________;推论C: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开始原始农业及原始农耕文明。

    材料三【史料实证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等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 14、根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下列适合作为该示意图名称的是(     )

    A、秦朝形势图 B、灵渠示意图 C、大泽乡起义 D、西汉形势图
  • 15、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它”指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墨子》
  • 16、以下说明(     )

    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甲骨文比楷书更加规范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D、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17、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田氏代齐 B、长平之战 C、晋文公称霸 D、三家分晋
  • 18、春秋时期农业上深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山林也得以开发。这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优越 B、人民辛勤劳作 C、制作铜器技术先进 D、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 19、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对此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动荡与变革 C、大一统国家巩固 D、繁荣与开放
  • 20、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以下材料可作为研究我国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证据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704 705 706 707 7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