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护国战争
-
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机
C
《定国是诏》颁布
光绪皇帝掌握了实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
3、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戊戌变法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康有为——黄海海战 D、谭嗣同——辛亥革命
-
4、美国纽约是世界大都会,在这座世界名城中心地区寸土寸金的百老汇路有“林则徐广场”;1993年,马来西亚在全国七个城市巡回展出林则徐的事迹,并出版了介绍林则徐的画刊;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决定将不久前发现的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可见,林则徐精神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全世界。下列与林则徐精神相关的是( )A、领导三元里人民抗英 B、在虎门炮台力战殉国 C、主持编成《海国图志》 D、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
5、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黄帝③山顶洞人④炎帝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三:他是我国传说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曾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并且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水患。
(1)、请将材料一中相关内容填入相应位置。(填序号)洞穴中的祖先(一例):
定居时代的祖先(一例):
传说中的祖先(两例):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选拔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3)、从这历史人物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精神?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远古居民的食物与房屋
(1)、请分别指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2)、写出上述两种原始居民居住房屋的名称。(3)、指出原始居民所住房屋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
7、考古发现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考古发现的化石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课文
(1)、图一是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在哪里发现的?(2)、图二及材料二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哪一项生产生活技能?这项技能掌握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3)、该遗址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
8、右表为某同学在进行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拟定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主题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
远古传说
A、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 B、集体群居与农耕定居 C、人类进化与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与阶级产生 -
9、“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下列有关传说与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没有任何可信度 B、史实都是由传说演变过来的 C、传说就是历史史实 D、通过考古发现被印证的传说可能就是史实
-
10、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A、北京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11、如果你要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应该去( )A、北京 B、河南 C、陕西 D、云南
-
12、下图是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装饰品。这一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A、知道人工取火 B、学会缝制衣服 C、具有爱美意识 D、过着集体生活
-
1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学会原始农耕并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冷战史》
材料三 尽管如此,中苏间的紧张关系,再加上东方阵营中的震动,意味着作为整体的世界正在放弃两极性,而像一位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所称的那样,走向“多中心主义”……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均势格局中有了明显的暗示。
——《我们世界的历史新纪元》
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Q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1)、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补全材料一中结论的史实依据。争夺霸权: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体系建立:
战祸又起: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格局形成:
霸权主义: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3)、材料三中“多中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的表现。(4)、根据材料四,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制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对凡尔登战役的报道
材料二 下图照片为凡尔登战役期间记者拍摄的戴着防毒面具的士兵和马。德国军队在凡尔登战役中对法国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毒气攻击,这是战争中首次使用毒气。
材料三 世界史部分大事
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7年,俄国先后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1918年,扎格鲁尔开始领导埃及争取独立的运动;德国投降;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9年,美国股票崩盘;德国工业产量开始下降;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斯大林模式形成;
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二册
(1)、请分析材料二中照片的史料价值。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2)、阅读材料三,从“一战影响下的世界”“两战之间的世界”“二战的爆发”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选取3个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以是其他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名叫乔治·哈里斯的黑人奴隶,被主人送到了工厂里劳动。聪明的乔治发明了一台先进的机器,因此受到了工厂主的赞扬和工友们的尊敬。但是,他的主人却把他从工厂中领了回去,因为乔治是主人的财产,受到他人的喜爱是非常危险的,也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尊重。工厂主为失去这样一个出色、聪明的工人而倍感惋惜,但他又无能为力。回到了种植园的乔治,默默忍受着主人给予的身体上,尤其是心理上的折磨。
材料三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俄国存在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2)、材料二小说中的情境反映了当时美国哪两种经济形态?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3)、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写出改革的名称。这次改革的影响有哪些?(4)、综合以上内容,请你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
17、李宏宇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内容要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
18、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共体的成立 -
19、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列宁格勒等地区,经常是8-10个士兵一天只能分享一条黑面包。但后来苏联士兵吃到了美国罐头等,伙食得到大大改善。这可能得益于(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
20、“政府雇佣了几千人来做各个方面的工作:艺术家画画,音乐家举行音乐会,作家写书,工人们搂草、挖沟、建公园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有这些人都由政府付工资。”材料体现罗斯福新政(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B、使美国摆脱经济大危机 C、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