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以下图示是小明制作的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发展时间轴,①处对应的古人类是( )A、郧县人 B、北京人 C、和县人 D、蓝田人
-
2、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治理智慧既维系了王朝延续,也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三省六部制②通判③行省制度④转运使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朝代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度或措施
(2)、写出材料二中所指“盛世局面”的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实行的目的。 -
3、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据苏州的城池街肆以及运河上往来的船舶绘制成的《盛世滋生图》上共有二百三十余家有招牌的店铺,可以分为大小不等的五十个行业。……苏州市场的货物虽然来自川、广等南北九省以至于国外,运货的船只却不能不假道于运河。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三 下表是关于大运河文化不同省份的主要研究主题
省份
主要主题
江苏
外宣翻译
文化产业
历史文化
浙江
历史文化
遇见大运河
公共空间
河南
乡村旅游
文化交融
历史文化遗存
——摘编自赵云珠《大运河文化研究综述》
(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运河示意图,指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河在清朝发挥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为大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两个主题。 -
4、清朝康雍乾时期,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这些措施旨在( )A、创立八股取士 B、增强文化认同 C、巩固经济体系 D、奠定疆域版图
-
5、清朝十分重视地理志的纂修,不仅制定了编修制度,更是前后三次修订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历时156年。此举旨在( )A、维护政治“大一统” B、促进民族地区开发 C、推行清代“文字狱” D、系统整合地理信息
-
6、《农政全书》的序言为“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天工开物》的序言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两者都( )A、突破了传统科技 B、推动手工业技术革新 C、体现了重农思想 D、批判社会的贫富分化
-
7、自明末清初开始,原产于广西西江流域的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外销至海外。下图中的这条茶船古道反映了明清时期
大量 六堡
445
28XD
簿江福州 22
西江( 珠江 太平洋
广州 自愿
欧洲 银付
西非 印度 Gran
on 联网 单位 南海
印度洋 印度范围会
茶船古道线路示意图( )
A、参与全球市场 B、实行重农抑商 C、依赖对外贸易 D、区域经济繁荣 -
8、下图为明代卫所(明代在各要塞地方设置的常备军军事组织)分布区域示意图(局部)。图中用来防范倭寇威胁的卫所分布区域是( )A、东南沿海 B、西南边疆 C、西北边疆 D、东北边疆
-
9、某作物在明清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该作物可能是( )A、茶叶 B、玉米 C、胡桃 D、稻谷
-
10、明清时期,位于东南地区的盛泽、南浔、双林、震泽等镇出现了“农家织绸,卖于绸庄,农田收获,反漠视之”的现象。这反映了当地( )A、商品经济繁荣 B、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经济解体 D、水陆交通发达
-
11、下表是隋至清耕地面积及人均粮食占有情况统计表,由表可知清朝时( )
朝代
耕地面积 (百万石)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
隋唐
642
988
明朝
1070
1092
清朝
1400
780
A、人地矛盾凸显 B、君主专制强化 C、财政收入减少 D、土地兼并加剧 -
12、宋代都市生活流行蹴鞠、棋类、投壶等体育活动,民间亦兴起舞旋、相扑、踢球等运动。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阶层的需求 B、军事对抗激烈 C、民间的享乐奢靡 D、科举制度完善
-
1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早晨在大都采的果子,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可送到上都大汗的面前了,虽然两地的距离通常要走上十天。”令马可·波罗惊异的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中枢制度 B、四等人制 C、行省制度 D、驿传制度
-
14、这一时期, “中国”的疆域突破九州演变为十一行省;“中国”的文化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指(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15、宋代以前酿酒原料主要以黍、粟、秫为主,宋代以后稻米成为最重要的酿酒原料。这一转变反映了宋代( )A、小麦种植技术的突破 B、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C、酿酒业依赖进口原料 D、商品种类日益增加
-
16、下图为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展现了从贮茶、选茶、碾茶、煮茶到饮茶的整个流程。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技术先进 B、民族交融加强 C、边疆得到开发 D、国家政权统一
-
17、公元1028年,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派人在边境赈济,赐辽使八字“南北两朝,永通和好”,辽朝以此为科举考试试题。由此可知,当时宋辽( )A、存在政治依附关系 B、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C、军事对抗完全消失 D、民族关系出现缓和
-
18、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设军事管辖区22处(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名称多为如破虏、威虏、静戎等。与这一布局和命名方式有关的是( )A、匈奴南扰 B、藩镇割据 C、边防压力 D、榷场贸易
-
19、宋代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且年满五十岁者,可特许参加殿试,通过后获“特奏名”出身和官衔。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出身者约5万人,占全体录取数的45%。这一做法( )A、巩固了统治基础 B、加剧了社会矛盾 C、束缚了士人思想 D、提高了官员素养
-
20、北宋时期,成都是成都平原及其四周地区所产粮食、纺织品、陶瓷、纸张、书籍的集散地,与吐蕃、大理从事茶马贸易。这一现象最能佐证当时成都( )A、农村商业市镇发达 B、西南经济中心的地位 C、重点发展海外贸易 D、全国制瓷业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