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生活的度量单位不再是季节,甚至也不再是星期或日子,而变成了分钟。这一状况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大众教育推广 C、工业化的推进 D、城市化的加快
  • 2、《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 的。这里的世界两个部分大体上是指(     )
    A、西方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C、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 3、1882年后,英语成为日本学校的正式外语课程,当时“学校教育被称为英语、数学、国 语、汉学的教育,而英语居第一位”。这一现象折射了日本实行(     )
    A、殖产兴业 B、对外扩张 C、文明开化 D、全盘西化
  • 4、下表是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A、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北方获胜原因 D、民主体制的弊端
  • 5、结合下表,可知这两次改革(     )

    1721年,彼得一世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规定农奴不再依附于某个农奴主,地主不能干涉农奴的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A、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C、增强了俄国军事实力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6、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可能影响到这次修改的是(     )
    A、第一国际的诞生 B、巴黎公社失败 C、《资本论》发表 D、宪章运动兴起
  • 7、“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   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     )
    A、宣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B、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推动了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 8、1814年,瑞士企业家费希尔在日记中写道,“我在伦敦的第一天就学到了很多我想要知 道的东西,在整个英格兰只有3家工厂能够生产坩埚钢,而其过程是保密的。”这表明英国(     )
    A、技术保持领先 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对外闭关自守 D、强调了市场作用
  • 9、《世界文明史》中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论述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 10、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由此建立起来的美国实际上不能称其为一个国家, 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理上的概念。为解决此问题,美国(     )
    A、发表《独立宣言》 B、颁布《宅地法》 C、制定1787年宪法 D、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1、比较下面两幅世界地图,可以看出16世纪(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A、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 B、航海技术发生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D、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12、某同学运用AI 技术自定义学习主题。通过下面部分内容可以判断其查询的主题是(     )

    A、租地农场经营方式 B、手工工场生产组织 C、欧洲农村社会结构 D、英国现代工厂制度
  • 13、14-16世纪,《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等作品代表着“人”挣脱了“神”的束缚, 促使文明重新绽放光辉。可见,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     )
    A、平等自由 B、神权至上 C、人文主义 D、民主法治
  • 14、14世纪初,欧洲各国大学课程发生变革,新的学科,如希腊文学、诗歌、历史等,逐 渐与旧的神学课程一起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位置。这反映了该时期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     )
    A、服务宗教 B、文化传承 C、强化王权 D、与时俱进
  • 15、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和印度许多民间故事, 有些篇章中的人物与“中国”“航海”“经商”等词语相关。材料重在强调阿拉伯帝国(     )
    A、商业发达 B、文化繁荣 C、兼容开放 D、历史悠久
  • 16、据记载,在英国诺福克郡冯塞特庄园,13世纪自营地每年种植大麦80英亩,小麦50英亩……无论是履行封建义务还是自我生存,其支撑都来自自营地庄园。从中可知,庄园(     )
    A、经营方式多样化 B、带有自给自足特征 C、出现商品化生产 D、雇佣取代劳役劳动
  • 17、帝国时期的罗马广场,将原本形制自由的公共建筑逐渐驱逐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 神庙、凯旋门等,并且逐渐将广场封闭起来,不允许人们进入。这代表着此时古罗马(     )
    A、政治制度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发生剧变 C、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奴隶起义取得成功
  •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命运多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地域分布数量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张 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 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摘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 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民众对此事件的态度并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局势。
  • 19、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 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材料二   战争开始时,面对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优势,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的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武器虽然是战争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战争的决定 性因素是人民。

    ——摘编自肖岩松、李似苹《试析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

    材料三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 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   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 的其他物资。

    ——摘编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民众对此事件的态度并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及所学,阐述内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敌强我弱形势采取的策略。
    (3)、据材料三及所学,概述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所作出的贡献。
  • 20、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勇闯革命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所发动的工农运动和反帝工作等都是一种无形的战力。“国民革命军誓 师之际,虽号称十万之众,实际上不过五六万人。但他们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竟以前后不过八个月的时间,领有长江以南,真非始料所及。”

    材料二 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大城市现 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摘编自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1893-1949)》

    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 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列举北伐战争取得的重大成果。
    (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毛泽东对行动方向作出的决策,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