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指挥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北伐将领是( )A、冯玉祥 B、张学良 C、周恩来 D、叶挺
-
2、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他所认定的“两位先生”是指( )A、民主与法制 B、民主与科学 C、鲁迅与胡适 D、李大钊与鲁迅
-
3、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再现了1890年至1917年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该剧结束的1917年是民国( )A、六年 B、七年 C、八年 D、九年
-
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次尝试,其核心内容是开办了一些现代性的工矿和交通企业,开启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这表明洋务运动的作用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使中国走向富强 C、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D、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
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A、增开天津为商埠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
6、“虎门正义,禁毒千秋颂;少穆精神,为民万代承。”这副对联纪念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葛云飞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结合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反抗斗争的两例史实,对材料一观点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表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3)、依据材料二,选择表内三个相互关联的史事,凝练一个主题,结合表内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150左下。)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获得更丰富、更稳定的食物,新石器时代的女性开始培育植物,而不再仅仅依靠采集野外食物。与此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男性成员放弃了为了食肉而捕猎的目的,开始喂养抓获来的动物。这些实践活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逐步形成。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熟悉)武器。臣认为,毋需多久,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
——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五 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具的,有些则相互渗透。
——摘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六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类在食物获取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2)、观察材料二,找出图内圈画的古代文明一处,并描述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可仿照示例,不可采用示例)示例: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分布特点,说明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依据材料三,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5)、从学术价值(一手史料或二手史料)角度说明材料四的可信度。(6)、依据材料四,分析“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7)、依据材料五,指出文明发展的特点。运用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展的史实,从“独具”“渗透”两个角度对划线部分进行例证。(8)、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材料六的理解。 -
9、下图所示事件发生于1945年5月,其作用是( )
苏军攻克柏林
第23德国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加速德国无条件投降 D、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
10、法国元帅福熙在《凡尔赛和约》签约后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20年后,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预言成真,说明了《凡尔赛和约》( )A、改变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B、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C、加速了协约国集团形成 D、建立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
-
11、最早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等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A、巴尔扎克 B、牛顿 C、达尔文 D、贝多芬
-
12、17世纪中叶以后,殖民者的“三角贸易”的路线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欧洲一美洲一非洲一欧洲 B、欧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 C、非洲一美洲一欧洲一非洲 D、美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
-
13、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占据重要地理位置,控制亚欧商路的军事强国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14、14世纪,西欧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说明西欧( )A、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C、封建庄园已彻底瓦解 D、农民转化为资产阶级
-
15、学习小组收集了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封君与封臣和大学的兴起等素材,其研究主题应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时代 D、走向近代文明
-
16、下列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事件是( )A、日耳曼人大举入侵 B、凯撒控制元老院 C、斯巴达克起义 D、颁布《十二铜表法》
-
17、在古代社会,人类不断尝试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亚历山大的东征 B、伯里克利的改革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大化改新的推行
-
18、与下图文明成果共同出现于非洲地区的是( )A、楔形文字 B、种姓制度 C、太阳历 D、佛教
-
19、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写一篇小短文,文中需包含图示所反映的六个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影响,并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感悟。(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 -
20、
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阶级的天国梦】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出自哪场运动?该运动后期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地主阶级的富强梦】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他们是通过什么运动来实现的?列举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资产阶级的维新梦】
材料三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道:“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摘编自《戊戌奏稿》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东西各国”强大的原因。为了实现中国的“治强”,康有为领导了哪一运动?【资产阶级的共和梦】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 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编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4)依据材料四,写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的革命名称。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孙中山“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梦】
材料五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5)依据材料五指出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你怎样评价这场运动?【逐梦启示】
(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