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材料反映的清朝政策是 (    )
    A、休养生息 B、轻徭薄赋 C、重农抑商 D、闭关自守
  • 2、 清代以前,大部分帝王构建的“大一统”疆域观未包括长城以外的地区,而清朝皇帝反复强调长城以外是国家“大一统”疆域的组成部分。这一认识的转变 (    )
    A、适应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 B、丰富了我国民本思想的内涵 C、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D、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
  • 3、 我国古代历朝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图所示是历朝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这一边疆地区是(    )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吉林
  • 4、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介绍(部分)。这位历史人物是(    )

    时间

    1629年

    1644年正月

    1644 年 4月

    事件

    参加农民起义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李自成 D、吴三桂
  • 5、 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
    A、外交从开放走向封闭 B、国力由强盛走向衰退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抵制西方列强的入侵
  • 6、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战斗力大为增强。这反映出他的作战思想是(    )
    A、贵在选兵,兵精军强 B、因地制宜,依敌制器 C、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D、循序渐进,注重实战
  • 7、 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

    A、设立三司 B、设立锦衣卫 C、大兴文字狱 D、实行八股取士
  • 8、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丞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因此,明太祖 (    )
    A、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B、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
  • 9、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历史证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李老师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 【识读图片——见证民族团结】

    一组同学在课本中找到了下列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了哪些方式?简述其共同的历史影响。

    (2)、任务二 【多元史料——探究英雄人物】

    二组同学收集到下列多元史料,请你帮他们分析这些史料共同印证了明朝中期的什么特征,并说明戚继光的历史贡献及史料二中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史料一

    明代《抗倭图卷》(局部)

    史料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止止堂集》

    史料三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3)、任务三 【史实整理——撰写历史总结】

    三组同学将本单元部分课时标题及重要史实整理成表格,请你任选一个观察角度,依据表格及所学知识帮他们撰写不少于150字的历史总结。

    观察角度:君权强化、巩固统一、对外关系

    第15课

    第16课

    第18课

    第19课

    强化皇权

    科举考试的变化

    民族关系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援朝战争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雅克萨之战

    军机处的设立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禁海令”的颁布

  • 10、明清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折射社会现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洪武年间多次大规模移民,如把山西人口迁往南方,凡移民垦田都由朝廷给予耕牛、种子和路费;同时,水利工程也兴修起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明清史》

    (清朝)顺治年间,始定州、县以上官以劝垦为考成……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康熙时,向某些垦荒农民提供耕牛、种子;“淮黄故道,次第修复”。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代原产于美洲等地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都被引入山西并有了大量种植。……特别是耐瘠耐寒的马铃薯的引入,使以前不能利用的荒山、滩涂得以利用,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食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末紧张的人地矛盾,成为主要的救荒作物,有助于山西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民食问题的解决。

    ——摘编自杨茂林等著《山西文明史》

    材料三

    明代《流民图》(局部)

    画家周臣创作于1516年明武宗时期,流离失所的难民共二十四人,写实生动。

    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清朝中期以后,很多农民变成流民,以乞讨为生。

    (1)、材料一中明清两朝在建立之初,针对农民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新作物的引进给山西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和清朝中期以后怎样的社会现实。
    (4)、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农民不同的生存状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 11、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摘自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高级文武官员遇缺请旨升补,都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1)、材料一中,朱元璋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军机处的作用。
    (3)、清朝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材料三中的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统治者的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 12、传统文化·亮眼世界。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项目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任务驱动】

    (1)、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历史建筑·时代特征”为主题,准备了下面两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进行布展。


    请你分别说明两个建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二组同学以“历史典籍·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典籍设计展览。

    ①《本草纲目》 ②《西厢记》 ③《桃花扇》

    ④《三国志通俗演义》 ⑤《农政全书》 ⑥《西游记》

    ⑦《红楼梦》 ⑧《天工开物》 ⑨《水浒传》 ⑩ 《长生殿》


    请将上面典籍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展板写出结语。

    前言

    为纪念曹雪芹诞辰310周年,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三个板块

    展板一

    科技成就·集古大成

    展板二

    小说作品·铸就经典

    展板三

    戏曲艺术·演绎传奇

    结语:

  • 13、某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整理了下面的知识要点,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领域

    表现

    政治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政治腐败;李自成起义

    对外关系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闭关自守

    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进步思想产生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中国社会面临严重危机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开放兼容与繁荣统一
  • 14、明清时期,戏曲发展迅速走向繁荣。酒楼茶肆、游船水畔等地成为主要的戏曲演出场所,同时戏曲作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成为民众娱乐消费的首选。这说明明清戏曲发展得益于(  )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戏曲演绎的完善
  • 15、晋华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以“在身边发现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一组同学的活动过程(部分)如下,据此判断该小组拟定的活动主题是(  )

    活动过程

    具体内容

    1.拟定主题

    ____

    2.参阅资料

    前往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明清山西商人的发展历程

    3.实地参观

    参观晋商博物院《天下晋商》展览,欣赏汇票、钱币等文物

    参观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参观晋商大院,熟悉票号管理制度

    4.总结汇报

    返回学校完成项目化学习报告,与其他小组交流

    A、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与发展 B、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C、山西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明清时期晋商精神的内涵
  • 16、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局部),画面中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商贾辐辏,一派江南盛世气象。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朝(  )

    《驻跸姑苏》(局部)

    A、山水画的风格多样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帮活动范围广泛 D、经济重心南移
  • 17、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种严格的限制是为了(  )
    A、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B、保护出海人员的安全 C、鼓励沿海对外贸易 D、加强贸易秩序的管理
  • 18、清朝统治前期,通过政治、经济、边疆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下面是清朝的边疆治理示意图,在“★”处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巡检司 D、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 19、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部分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铁血丹心御外侮——古代篇

    第一节 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 ▲            

    第三节 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

    ……

    A、鉴真东渡日本 B、铁木真统一蒙古 C、郑和七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20、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均田免粮,发放钱粮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