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多子(籽)多福”的寓意广受欢迎。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构想
-
2、截至2024年1月25日,我国已与18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见下图)。下列对“示意图”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我国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 B、我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C、我国积极加入国际政治组织 D、我国注重加强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交流
-
3、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不准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以供群众集会使用。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用途的变化反映了( )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中国已经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义律共交出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万斤,实一网打尽。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天京事变 D、黄海海战
-
5、朱元璋以“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为名废相,认为丞相既废,“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载,废相之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朱元璋接到的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材料说明( )A、皇权在不断削弱,相权在不断加强 B、废除丞相后,皇帝的工作量加大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设置了丞相 D、废除丞相后,决策的正确性提高
-
6、“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
7、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8、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大儒荀卿在游历秦国后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下列最能推动这些“风俗”形成的是(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秦朝统一 D、儒学传播
-
9、某同学在读书时做了如下摘要。据此可知,这四位思想家( )
老子
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
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
主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韩非
主张: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A、都认可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都宣扬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C、都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求 D、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
10、商汤的臣子仲,夏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假借天命,虐待万民,所以军队倾覆、国家灭亡。据此可知,仲认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夏王实行暴政 B、夏王穷兵黩武 C、少数民族入侵 D、军事力量薄弱
-
11、家与国同构,国与家一体。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悠久的历史文化厚植了我们深沉的家国情怀。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的是哪个朝代?(2)、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元朝时,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3)、国家统一永远是我国核心利益的核心,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清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企图分裂祖国的叛乱后,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4)、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为凝聚共识、共生并进,在民族地区坚持和完善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哪一伟大构想的实践及推进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并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5)、结合上述及所学,请你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7年,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大工业需要大量的燃料、原料,也要把生产出的产品送往各地。……机器大工业呼唤着现代运输工具的诞生。
——摘编自江玉安《瓦特蒸汽机与工业革命》
材料三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整理自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成功。
——整理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的是英国的哪位科学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哪一“现代运输工具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哪部纲领性文献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其中,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1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特征
第一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
15、抗战时期,凭借爱国精神,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日军相抗,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的战役是。
-
16、唐玄宗在位前期,“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财宝山积,四方丰稔,百姓乐业。”历史上称为“”。
-
17、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前,作为时代的主题仍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的是(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生态与人口 D、和平与发展
-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其转折点战役发生的地点在图中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9、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她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0、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再度受挫四个阶段。下列诗句形象地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